吸纳重点群体就业,可以享受限额扣减相应税费等优惠。如何正确享受税收优惠,是许多企业关注的问题。
吸纳重点群体就业,可以享受限额扣减相应税费等优惠。如何正确享受税收优惠,是许多企业关注的问题。为准确执行税收政策,规避税务风险,从实践经验看,纳税人有必要按照“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梳理合规享受税收优惠的要点。
■ 事前环节:严格审核把关
企业享受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税收优惠政策,须在事前环节做好适用条件的把关审核工作。
加强人员信息甄别把关。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农业农村部关于进一步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3年第15号,以下简称15号公告)等政策规定,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范围仅局限于脱贫人口,以及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且持《就业创业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企业吸纳税收政策”)的人员等。企业在入职环节,需要向员工核实一个关键信息——其是否属于纳入全国防止返贫监测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信息系统的脱贫人口或失业半年且持相应证件的人员。
重视部门之间双向沟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和财务部门需要建立起畅通的沟通渠道,及时采集新入职员工的涉税信息。一方面,财务部门可设计问卷,通过人力资源部门在入职环节采集新入职员工相关信息,确认员工是否属于政策适用范围。对于符合条件的,应要求员工同时提供对应的佐证材料,并由财务部门留存保管;另一方面,财务部门应向人力资源部门了解,对应员工劳动合同签订时间是否为1年以上,是否已依法缴纳社会保险,否则不得将其纳入税费扣减基数的计算范围。
及时了解当地执行要求。根据相关政策规定,享受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需向县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递交申请办理《就业创业证》、申请核实和开具《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认定证明》。不过,目前,部分地区税务机关与其他行政管理部门间已实现就业信息共享,企业享受优惠无须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建议企业提前了解主管税务机关的要求,按当地的规定执行。此外,15号公告并未统一制定税费扣减具体定额标准,仅规定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6000元,最高可上浮30%,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此幅度内确定具体定额标准。因此,企业在享受优惠前,需了解当地的执行标准,准确计算扣减限额,避免出现扣减错误的情况。
■ 事中环节:合规税务处理
在政策适用过程中,合规进行税务处理,准确进行纳税申报十分重要。
正确把握开始享受时点。15号公告规定,企业应从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当月起,在3年(36个月)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因此,企业享受政策需要把握两个时点,一是劳动合同签订时间,二是缴纳社会保险的时间,两个条件需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准确填报纳税申报栏次。企业享受该项政策,涉及税费、表单繁多,需准确填写对应栏次。年度首次申报享受优惠时,需要填写《企业重点群体人员采集表》,采集重点群体信息。
建立税收扣减优惠台账。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时间跨度长,人员信息变化频繁,涉及表单多,日常管理难度较大,建议企业建立优惠跟踪台账,逐期记录招用人员身份信息、工作期间,抵减税额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本期实际抵减税额、期末余额等信息,动态跟进涉税优惠信息的变化情况,确保信息记录完整无误,准确享受税收优惠。
■ 事后环节:跟进后续进展
申报享受优惠之后,企业还需及时完成备查资料归档等工作,并随时跟进处理。
完善备查资料归档。企业享受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税收优惠政策,采用“自行判断、自行享受、资料留存备查”的办理方式。根据对象不同,对应的留存备查资料有所区别。比如,企业招用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需留存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的《就业创业证》,县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发的《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认定证明》《重点群体人员本年度实际工作时间表》等。
及时跟进就业情况。企业招用重点人群,会出现提前离职、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劳动合同到期续签三种常见情况,须及时对台账进行更新,并在相应的申报期进行信息填报。对于提前离职、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的重点群体员工,如工作不满1年的,应以实际工作月数换算其减免税总额,准确进行申报。对于劳动合同到期续签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减免税总额。值得注意的是,该项政策的期限为3年(36个月),即税费扣减的最长期限为36个月,企业招用每一名重点人群员工享受优惠期,不应超过上述期限。
(作者单位:广州浩旭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1月12日,《中国税务报纳税服务专刊》的政策解读版刊发了《认缴不出资,影响企业部分费用税前扣除》一文,详细介绍了新修订的公司法(以下简称新公司法)实施后,企业股东认缴不出资对税前扣除的影响。
吸纳重点群体就业,可以享受限额扣减相应税费等优惠。如何正确享受税收优惠,是许多企业关注的问题。为准确执行税收政策,规避税务风险,从实践经验看,纳税人有必要按照“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梳理合规享受税收优惠的要点。
■ 事前环节:严格审核把关
企业享受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税收优惠政策,须在事前环节做好适用条件的把关审核工作。
加强人员信息甄别把关。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农业农村部关于进一步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3年第15号,以下简称15号公告)等政策规定,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范围仅局限于脱贫人口,以及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且持《就业创业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企业吸纳税收政策”)的人员等。企业在入职环节,需要向员工核实一个关键信息——其是否属于纳入全国防止返贫监测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信息系统的脱贫人口或失业半年且持相应证件的人员。
重视部门之间双向沟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和财务部门需要建立起畅通的沟通渠道,及时采集新入职员工的涉税信息。一方面,财务部门可设计问卷,通过人力资源部门在入职环节采集新入职员工相关信息,确认员工是否属于政策适用范围。对于符合条件的,应要求员工同时提供对应的佐证材料,并由财务部门留存保管;另一方面,财务部门应向人力资源部门了解,对应员工劳动合同签订时间是否为1年以上,是否已依法缴纳社会保险,否则不得将其纳入税费扣减基数的计算范围。
及时了解当地执行要求。根据相关政策规定,享受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需向县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递交申请办理《就业创业证》、申请核实和开具《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认定证明》。不过,目前,部分地区税务机关与其他行政管理部门间已实现就业信息共享,企业享受优惠无须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建议企业提前了解主管税务机关的要求,按当地的规定执行。此外,15号公告并未统一制定税费扣减具体定额标准,仅规定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6000元,最高可上浮30%,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此幅度内确定具体定额标准。因此,企业在享受优惠前,需了解当地的执行标准,准确计算扣减限额,避免出现扣减错误的情况。
■ 事中环节:合规税务处理
在政策适用过程中,合规进行税务处理,准确进行纳税申报十分重要。
正确把握开始享受时点。15号公告规定,企业应从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当月起,在3年(36个月)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因此,企业享受政策需要把握两个时点,一是劳动合同签订时间,二是缴纳社会保险的时间,两个条件需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准确填报纳税申报栏次。企业享受该项政策,涉及税费、表单繁多,需准确填写对应栏次。年度首次申报享受优惠时,需要填写《企业重点群体人员采集表》,采集重点群体信息。
建立税收扣减优惠台账。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时间跨度长,人员信息变化频繁,涉及表单多,日常管理难度较大,建议企业建立优惠跟踪台账,逐期记录招用人员身份信息、工作期间,抵减税额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本期实际抵减税额、期末余额等信息,动态跟进涉税优惠信息的变化情况,确保信息记录完整无误,准确享受税收优惠。
■ 事后环节:跟进后续进展
申报享受优惠之后,企业还需及时完成备查资料归档等工作,并随时跟进处理。
完善备查资料归档。企业享受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税收优惠政策,采用“自行判断、自行享受、资料留存备查”的办理方式。根据对象不同,对应的留存备查资料有所区别。比如,企业招用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需留存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的《就业创业证》,县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发的《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认定证明》《重点群体人员本年度实际工作时间表》等。
及时跟进就业情况。企业招用重点人群,会出现提前离职、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劳动合同到期续签三种常见情况,须及时对台账进行更新,并在相应的申报期进行信息填报。对于提前离职、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的重点群体员工,如工作不满1年的,应以实际工作月数换算其减免税总额,准确进行申报。对于劳动合同到期续签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减免税总额。值得注意的是,该项政策的期限为3年(36个月),即税费扣减的最长期限为36个月,企业招用每一名重点人群员工享受优惠期,不应超过上述期限。
(作者单位:广州浩旭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