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优化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完善绿色税制”。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优化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完善绿色税制”。在我国税制越来越“绿”的背景下,企业基于“绿色发展”的新业态、新技术也越来越多。对企业来说,一方面应注意享受相关税收优惠,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从“绿”处着手,织密税务风险“防控网”。
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外发布,这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顶层设计文件。《意见》指出,要“完善绿色转型政策体系,健全绿色转型财税政策”。业内人士指出,《意见》的发布,对企业坚持走好绿色发展之路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并在财税政策方面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前些年,“绿色发展”还只是一种理念,如今,“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公众和企业实实在在的行动。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前夕,记者在海南、宁波和吉林等多地采访调研时发现,伴随着我国税制越来越“绿”,企业管理者日益重视绿色发展且考虑长远。专家建议企业,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研究和适用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税收政策,尽可能享受相关的税收优惠;另一方面,应在税收政策的引导下逐“绿”前行,持续加大环保方面的投入,同时注意建立起日益严密的税务风控体系。
政策精准引导,企业向“绿”而行
华润水泥(昌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昌江水泥)坐落于有着“百年矿都”“水泥之都”之称的海南省昌江县,是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力之一,也是海南省著名的现代化水泥工业企业,该公司生产的海岛牌水泥,被广泛用于岛内基础设施建设。
“水泥生产本身耗能高、污染较大。”昌江水泥财务总监杨冉介绍,自2014年起,公司开始谋划以减污降碳、节能环保为核心的绿色转型,累计投入超2亿元,大力发展协同处置固体废物资源化、碳捕集利用产业化,并优化产业结构,转型为环保产业为主、水泥生产为辅的科技环保公司。2023年底,昌江水泥碳捕集利用项目、水泥窑协同处置飞灰及危废项目正式开工。公司计划建成规模20万吨/年碳捕集项目,分两期建设,助力昌江水泥打造碳中和示范性工厂。
“自2018年环境保护税开征以来,公司享受到环境保护税减免超800万元,这为我们在节能降碳治污方面加大改造力度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杨冉介绍,公司将享受到的税收红利转化为研发资金。随着节能减排成效日益明显,公司环境保护税缴纳额呈现逐年递减趋势,2022年比上年同期减少40.33%,2023年比上年同期减少16.95%,环境保护税的正向激励作用日益凸显。
环境保护税开征6年多来,通过“多排多缴、少排少缴、不排不缴”的正向激励机制,推动企业主动减污降排,为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自2018年环境保护税实施以来,我国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对应的污染物排放当量数已由2018年的1.16降至2022年的0.73,绿色税收对减少污染排放成效显著。
“除了环境保护税,其他税种有关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也向企业发出了清晰而强烈的信号。”吉林财经大学中国大企业税收研究所研究员刘伟表示,经过多年改革探索,我国已形成多税种共治、多政策组合、多部门协同的绿色税制体系,覆盖企业开发、生产、消费、排放全流程。环境保护税、资源税、耕地占用税、车船税等税种完成立法,支持企业绿色发展的政策条款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具有了更强的稳定性和权威性,让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投入有了更强的可预见性。同时,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有关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向“绿”而行的动力。
重视税务合规,逐“绿”防控风险
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田铜业)创建于1986年,专注铜加工。经过38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整、品类最多的铜及铜合金材料生产企业之一,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公司铜及铜合成材料总产量191.22万吨,铜加工实现业务收入999.11亿元,同比增长10%。
在绿色税制引导下,金田铜业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力打造循环利用产业。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生态环境部的部署下,金田铜业牵头多家企业和科研院所,成功完成《再生铜原料》(GB/T 38471-2019)标准的制定工作,这也是涉及国内再生金属资源方面的首个国家标准。这一标准的出台,不仅为公司赢得了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标准优秀奖”一等奖和浙江省标准创新重大贡献奖的荣誉,而且让公司管理层认识到了税收政策杠杆的重要作用和防控税务风险的必要性。“我们在追求绿色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高度重视税务风险管理。”金田铜业财务负责人王瑞说。
王瑞告诉记者,在国家倡导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背景下和绿色税制的引导下,企业应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日常财务和税务管理当中,通过优化财务管理体系、加强税务合规管理、推进绿色供应链管理和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绩效考核等一系列举措,有效提升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这既是监管部门的外在要求,也是企业真正实现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王瑞说。
在财务管理体系优化方面,金田铜业将绿色税制的相关要求全面融入财务管理流程中,确保在预算编制、成本控制等环节,充分考虑绿色税制的影响。此外,公司专门成立了绿色财务管理团队,成员包括财务专家、税务顾问和环保专员,负责研究绿色税制政策、分析其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财务策略,确保公司在绿色税制下的财务决策既合规又高效。
同时,在加强税务合规管理方面,金田铜业建立了完善的税务合规管理体系,确保所有税务申报、税款缴纳等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并通过定期的内部审计和外部税务咨询,及时防范潜在的税务风险点。金田铜业还将绿色财务管理纳入绩效考核体系,通过设定绿色财务指标(如环保投入占比、资源利用效率等),评估各部门的财务绩效。“这不仅激励了员工积极参与绿色财务管理活动,而且促进了公司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王瑞说。
记者注意到,当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共识,越来越多的企业像金田铜业一样,在实际经营中,紧跟时代潮流和国家政策引导,将绿色理念根植于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之中,以生产经营“含绿量”提升高质量发展“含金量”,力争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双丰收”。海南华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李虹静就告诉记者,为了适应绿色税制的实施,在财税管理方面,公司在车间和HSE部门(负责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的部门)设立专人专岗管理污染物排放,同时组织财务人员加强对环境保护税法的学习,掌握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等污染物的计税依据、税率以及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了解污染物排放的监测方式,确保在享受税收优惠的同时,有效防控税务风险。
夯实管理基础,未来更加可期
绿色发展,未来已来。
去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强化税收政策支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同时强调,要“优化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完善绿色税制”。
刘伟认为,随着我国绿色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和绿色税制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以及绿电交易、绿证交易和碳交易等基于市场的促进能源经济低碳转型的政策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企业应持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从“算小账”“眼前账”转向“算大账”“算长远账”,在财税管理方面,既要“大处着眼”,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也要“小处着手”,夯实日常财税管理基础,适应更加精细化、智能化、个性化的税收监管环境。
国家税务总局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财产和行为税科科长龚旺炜提醒企业,绿色税种申报涉及环保、税收、财务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环保数据,是税款计算的基础和判断能否享受税收优惠的关键依据。基于“放管服”背景下税收优惠由纳税人“自行判断享受,资料留存备查”的做法,为避免后期产生纳税争议,企业应根据现行政策规定,建立健全绿色税种优惠政策适用资料和相关数据留存归档制度,确保所有涉及绿色税种减免优惠的交易合同、监测报告、排放数据等关键资料得到妥善保存和及时更新,以便后续跟踪管理和税务审计。
海南省税务局财产和行为税处负责环境保护税征管工作的业务骨干唐振望提醒,企业应注意建立动态的绿色税收风险评估联合应对机制。他表示,随着绿色税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面临的税务政策环境也在持续变化。以环境保护税为例,该税种涉及较为复杂的项目、专业术语和税收政策,建议企业针对不同的生产经营项目成立由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组成的评估小组,定期梳理业务流程中污染物排放方式及排放量,同时结合最新的环境保护税政策和相关管理制度,识别潜在的税务风险点。此外,企业还应当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交流,及时获取政策解读和征管动态,确保企业的税务处理符合法规要求,避免因政策理解偏差导致的税务风险。
记者注意到,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各个税种的申报日益智能化,涉及“绿色”的数据将日益集中并沉淀。比如,为帮助环境保护税纳税人顺利申报,南京市税务局推出环境保护税智能申报预填服务,有效降低了纳税人环境保护税遵从成本,更好激励纳税人用好环境保护税优惠、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据悉,在南京市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江苏省税务局已将该举措推广至全省。基于此,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在税务管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注意增加相应的管理模块,强化对企业“绿色数据”的分析,这一方面有助于开展更具前瞻性的税务风险分析,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管理层科学决策。
(参与本文采写的还有:刘碧波、李一园、何爽、高俊、杨崇琳)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全面推行水资源费改税。作为绿色税收体系的重要组成,水资源税已经在部分省份试点8年。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优化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完善绿色税制”。在我国税制越来越“绿”的背景下,企业基于“绿色发展”的新业态、新技术也越来越多。对企业来说,一方面应注意享受相关税收优惠,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从“绿”处着手,织密税务风险“防控网”。
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外发布,这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顶层设计文件。《意见》指出,要“完善绿色转型政策体系,健全绿色转型财税政策”。业内人士指出,《意见》的发布,对企业坚持走好绿色发展之路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并在财税政策方面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前些年,“绿色发展”还只是一种理念,如今,“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公众和企业实实在在的行动。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前夕,记者在海南、宁波和吉林等多地采访调研时发现,伴随着我国税制越来越“绿”,企业管理者日益重视绿色发展且考虑长远。专家建议企业,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研究和适用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税收政策,尽可能享受相关的税收优惠;另一方面,应在税收政策的引导下逐“绿”前行,持续加大环保方面的投入,同时注意建立起日益严密的税务风控体系。
政策精准引导,企业向“绿”而行
华润水泥(昌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昌江水泥)坐落于有着“百年矿都”“水泥之都”之称的海南省昌江县,是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力之一,也是海南省著名的现代化水泥工业企业,该公司生产的海岛牌水泥,被广泛用于岛内基础设施建设。
“水泥生产本身耗能高、污染较大。”昌江水泥财务总监杨冉介绍,自2014年起,公司开始谋划以减污降碳、节能环保为核心的绿色转型,累计投入超2亿元,大力发展协同处置固体废物资源化、碳捕集利用产业化,并优化产业结构,转型为环保产业为主、水泥生产为辅的科技环保公司。2023年底,昌江水泥碳捕集利用项目、水泥窑协同处置飞灰及危废项目正式开工。公司计划建成规模20万吨/年碳捕集项目,分两期建设,助力昌江水泥打造碳中和示范性工厂。
“自2018年环境保护税开征以来,公司享受到环境保护税减免超800万元,这为我们在节能降碳治污方面加大改造力度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杨冉介绍,公司将享受到的税收红利转化为研发资金。随着节能减排成效日益明显,公司环境保护税缴纳额呈现逐年递减趋势,2022年比上年同期减少40.33%,2023年比上年同期减少16.95%,环境保护税的正向激励作用日益凸显。
环境保护税开征6年多来,通过“多排多缴、少排少缴、不排不缴”的正向激励机制,推动企业主动减污降排,为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自2018年环境保护税实施以来,我国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对应的污染物排放当量数已由2018年的1.16降至2022年的0.73,绿色税收对减少污染排放成效显著。
“除了环境保护税,其他税种有关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也向企业发出了清晰而强烈的信号。”吉林财经大学中国大企业税收研究所研究员刘伟表示,经过多年改革探索,我国已形成多税种共治、多政策组合、多部门协同的绿色税制体系,覆盖企业开发、生产、消费、排放全流程。环境保护税、资源税、耕地占用税、车船税等税种完成立法,支持企业绿色发展的政策条款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具有了更强的稳定性和权威性,让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投入有了更强的可预见性。同时,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有关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向“绿”而行的动力。
重视税务合规,逐“绿”防控风险
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田铜业)创建于1986年,专注铜加工。经过38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整、品类最多的铜及铜合金材料生产企业之一,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公司铜及铜合成材料总产量191.22万吨,铜加工实现业务收入999.11亿元,同比增长10%。
在绿色税制引导下,金田铜业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力打造循环利用产业。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生态环境部的部署下,金田铜业牵头多家企业和科研院所,成功完成《再生铜原料》(GB/T 38471-2019)标准的制定工作,这也是涉及国内再生金属资源方面的首个国家标准。这一标准的出台,不仅为公司赢得了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标准优秀奖”一等奖和浙江省标准创新重大贡献奖的荣誉,而且让公司管理层认识到了税收政策杠杆的重要作用和防控税务风险的必要性。“我们在追求绿色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高度重视税务风险管理。”金田铜业财务负责人王瑞说。
王瑞告诉记者,在国家倡导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背景下和绿色税制的引导下,企业应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日常财务和税务管理当中,通过优化财务管理体系、加强税务合规管理、推进绿色供应链管理和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绩效考核等一系列举措,有效提升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这既是监管部门的外在要求,也是企业真正实现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王瑞说。
在财务管理体系优化方面,金田铜业将绿色税制的相关要求全面融入财务管理流程中,确保在预算编制、成本控制等环节,充分考虑绿色税制的影响。此外,公司专门成立了绿色财务管理团队,成员包括财务专家、税务顾问和环保专员,负责研究绿色税制政策、分析其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财务策略,确保公司在绿色税制下的财务决策既合规又高效。
同时,在加强税务合规管理方面,金田铜业建立了完善的税务合规管理体系,确保所有税务申报、税款缴纳等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并通过定期的内部审计和外部税务咨询,及时防范潜在的税务风险点。金田铜业还将绿色财务管理纳入绩效考核体系,通过设定绿色财务指标(如环保投入占比、资源利用效率等),评估各部门的财务绩效。“这不仅激励了员工积极参与绿色财务管理活动,而且促进了公司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王瑞说。
记者注意到,当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共识,越来越多的企业像金田铜业一样,在实际经营中,紧跟时代潮流和国家政策引导,将绿色理念根植于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之中,以生产经营“含绿量”提升高质量发展“含金量”,力争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双丰收”。海南华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李虹静就告诉记者,为了适应绿色税制的实施,在财税管理方面,公司在车间和HSE部门(负责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的部门)设立专人专岗管理污染物排放,同时组织财务人员加强对环境保护税法的学习,掌握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等污染物的计税依据、税率以及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了解污染物排放的监测方式,确保在享受税收优惠的同时,有效防控税务风险。
夯实管理基础,未来更加可期
绿色发展,未来已来。
去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强化税收政策支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同时强调,要“优化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完善绿色税制”。
刘伟认为,随着我国绿色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和绿色税制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以及绿电交易、绿证交易和碳交易等基于市场的促进能源经济低碳转型的政策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企业应持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从“算小账”“眼前账”转向“算大账”“算长远账”,在财税管理方面,既要“大处着眼”,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也要“小处着手”,夯实日常财税管理基础,适应更加精细化、智能化、个性化的税收监管环境。
国家税务总局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财产和行为税科科长龚旺炜提醒企业,绿色税种申报涉及环保、税收、财务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环保数据,是税款计算的基础和判断能否享受税收优惠的关键依据。基于“放管服”背景下税收优惠由纳税人“自行判断享受,资料留存备查”的做法,为避免后期产生纳税争议,企业应根据现行政策规定,建立健全绿色税种优惠政策适用资料和相关数据留存归档制度,确保所有涉及绿色税种减免优惠的交易合同、监测报告、排放数据等关键资料得到妥善保存和及时更新,以便后续跟踪管理和税务审计。
海南省税务局财产和行为税处负责环境保护税征管工作的业务骨干唐振望提醒,企业应注意建立动态的绿色税收风险评估联合应对机制。他表示,随着绿色税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面临的税务政策环境也在持续变化。以环境保护税为例,该税种涉及较为复杂的项目、专业术语和税收政策,建议企业针对不同的生产经营项目成立由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组成的评估小组,定期梳理业务流程中污染物排放方式及排放量,同时结合最新的环境保护税政策和相关管理制度,识别潜在的税务风险点。此外,企业还应当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交流,及时获取政策解读和征管动态,确保企业的税务处理符合法规要求,避免因政策理解偏差导致的税务风险。
记者注意到,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各个税种的申报日益智能化,涉及“绿色”的数据将日益集中并沉淀。比如,为帮助环境保护税纳税人顺利申报,南京市税务局推出环境保护税智能申报预填服务,有效降低了纳税人环境保护税遵从成本,更好激励纳税人用好环境保护税优惠、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据悉,在南京市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江苏省税务局已将该举措推广至全省。基于此,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在税务管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注意增加相应的管理模块,强化对企业“绿色数据”的分析,这一方面有助于开展更具前瞻性的税务风险分析,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管理层科学决策。
(参与本文采写的还有:刘碧波、李一园、何爽、高俊、杨崇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