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税务部门高度重视税收大数据的建设和应用,税收大数据分析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为及时把握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推动税收分析工作升级提质,要从更高层面、更多维度、更…
当前税务部门深入加工分析各类税收数据,取得明显成效,但仍有继续拓展的空间。应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大事、要事、难事谋划选题、开展税收分析。除了需要具备充足的数据资源,更需要科学先进的方法理念。需建立一套完备的协作机制,争取多方支持,共同促进分析工作提质增效。
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税务部门高度重视税收大数据的建设和应用,税收大数据分析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为及时把握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推动税收分析工作升级提质,要从更高层面、更多维度、更广视角上形成税收分析报告,打造税收分析的拳头产品,不断提高大数据分析的价值和吸引力。
一是在数据挖掘上再深化。
税收大数据是开展税收分析的基础,当前税务部门深入加工分析各类税收数据,取得明显成效,但仍有继续拓展的空间。
进一步拓展数据的分析范畴。税收大数据不但涉及面广而且蕴含的信息量大,当前聚焦数据的一些维度开展挖掘,还只是打开了“金山银库”的一角,税收大数据宝库还有很大的挖掘潜力。比如,增值税发票数据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分析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关联,当前的数据分析还是更注重分析体量,如何发挥数据效应更好地展现我国经济“循环”“融通”的特征,仍有待深入研究。
进一步增加数据的分类标识。税收大数据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反映情况细,所有数据均可钻取到微观层面,在此基础上结合行业、地区、所有制性质、规模等不同维度标识,可以精准刻画不同领域的税源运行状况。可以说,每增加一个维度的标识,税收分析领域都会有极大的扩展。比如,可以通过增加数字经济、重点技术产业、高技术行业等标签提高数据的应用范围。
进一步强化数据的集成应用。立体化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需要打破单一数据源局限,建立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将分散的数据集中起来。比如,通过构建不同主题的数据库,实现发票、申报等各类数据源的集中展示;通过深化“一人式”“一户式”的数据归集,建立各数据指标间的经济联系。
二是在选题视角上再深化。
大数据分析是税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紧密围绕国家的决策部署,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大事、要事、难事谋划选题、开展分析。
要有大思维。围绕宏观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和趋势,聚焦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展分析,更好地服务宏观决策。
要有小切口,紧盯重点难点。在做好宏观分析的同时,还应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环节、领域以及经济循环中的堵点、痛点、难点,找到精准发力的突破口,以小见大,增强分析针对性。比如,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的具体难题开展深度分析,对影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用工、融资、成本方面的困难开展分析,对重点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开展研判。
要有敏感性,紧盯最新时势。开展分析应把准每一阶段的重点、热点问题,因时因势而动,体现出较强的时效性。比如,针对一些重大的国际事件,第一时间开展分析,提出趋势判断、预测评估和政策建议;紧扣时政民生热点,在诸如农民工就业、春耕秋种、改革实施重要节点等时点开展综合分析,反映相关情况。
三是在方法理念上再深化。
打造税收大数据分析精品,除了需要具备充足的数据资源,更需要科学先进的方法理念。在基本方法理念上,既要有分析又要有综合,既要有归纳又要有演绎,既要有抽象又要有具体,须持客观的心态,不抱偏见,不作武断,不凭主观。同时,应在以下方面加力:
注重调查研究。数据背后经常有深刻的背景,如不加以实际探究,很难得出精准的结论并相应提出针对性建议。因此,要在引用客观数据的基础上,更多地开展调查研究。调研范围有大有小,通过座谈、走访、问卷、电话等形式,既可以是覆盖十余省市的调研走访,也可以是聚焦一两个典型城市、部分典型企业的深入调研。总之,以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实际“期盼”为着眼点,引用鲜活案例,增强分析报告的实践性。
坚持问题导向。开展税收大数据分析要以发现问题为起点,以分析问题为主体,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善于察实情、敢于讲真话、主动报问题。当前的分析中,反映成绩的相对偏多,指出问题的相对偏少。应更加注重问题导向,深入研判经济领域中的宏观、中观和微观问题,反映经济社会领域的苗头性、倾向性情况。比如,对当前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分析。
强化关联比较。首先,可以从时间上作对比分析,税收大数据的重要优势之一是时时刻刻都在聚集变化,便于开展动态分析,既可以依托存量数据,又可以针对增量数据,更可以在一定的时间轴上开展比较分析,发现经济运行之变。其次,可以从区域上作比较分析,比如,开展重大战略区域的对比分析,开展世界主要国家的比较分析等。最后,可以从部门间做比较分析,很多数据在不同部门都有所反映,应广泛地开展部门间数据比较,查找问题,分析情况。
四是在分析机制上再深化。
开展税收大数据分析,不是单打独斗,而需建立一套完备的协作机制,汇集多方力量,争取多方支持,共同促进分析工作提质增效。
完善多部门协同机制。进一步整合内部分析资源,分析部门、业务部门、大数据和技术部门深入优化合作方式,综合运用各类数据,加强信息共享,不断增强分析力量,开展多部门协同分析。同时,进一步加强结果运用,对分析中反映出的制度、管理的短板弱项,结合税收征管、内控机制、风险管理等工作,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搭建多层级联动机制。加强跨层级、跨区域的联动分析,既用好基层智慧,提升总局分析质效;也做好统筹安排,通过开展培训辅导交流、建立分析成果和经验交流机制等方式,提升各地区税收分析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
探索多领域合作机制。加强与外单位、外部门的合作交流,集思广益、集众所长地改进税收大数据分析工作。建立常态化的交流沟通机制,定期跨部门走访,主动了解和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开阔税收分析的思路和视野。探索深化联合研究,建立和巩固与发改、财政、工信等部门的合作分析机制;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基础上,选择一些重点领域与智库、研究中心、大专院校深入开展合作研究,共同挖掘税收大数据反映经济发展的潜在价值,进一步提升分析产品的含金量。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作者系第五批全国税务领军人才学员)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2年2月18日(星期五)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赵辰昕,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负责人陶青、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符金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失业保险司司长桂桢、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负责人戴诗友介绍…
当前税务部门深入加工分析各类税收数据,取得明显成效,但仍有继续拓展的空间。应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大事、要事、难事谋划选题、开展税收分析。除了需要具备充足的数据资源,更需要科学先进的方法理念。需建立一套完备的协作机制,争取多方支持,共同促进分析工作提质增效。
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税务部门高度重视税收大数据的建设和应用,税收大数据分析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为及时把握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推动税收分析工作升级提质,要从更高层面、更多维度、更广视角上形成税收分析报告,打造税收分析的拳头产品,不断提高大数据分析的价值和吸引力。
一是在数据挖掘上再深化。
税收大数据是开展税收分析的基础,当前税务部门深入加工分析各类税收数据,取得明显成效,但仍有继续拓展的空间。
进一步拓展数据的分析范畴。税收大数据不但涉及面广而且蕴含的信息量大,当前聚焦数据的一些维度开展挖掘,还只是打开了“金山银库”的一角,税收大数据宝库还有很大的挖掘潜力。比如,增值税发票数据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分析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关联,当前的数据分析还是更注重分析体量,如何发挥数据效应更好地展现我国经济“循环”“融通”的特征,仍有待深入研究。
进一步增加数据的分类标识。税收大数据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反映情况细,所有数据均可钻取到微观层面,在此基础上结合行业、地区、所有制性质、规模等不同维度标识,可以精准刻画不同领域的税源运行状况。可以说,每增加一个维度的标识,税收分析领域都会有极大的扩展。比如,可以通过增加数字经济、重点技术产业、高技术行业等标签提高数据的应用范围。
进一步强化数据的集成应用。立体化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需要打破单一数据源局限,建立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将分散的数据集中起来。比如,通过构建不同主题的数据库,实现发票、申报等各类数据源的集中展示;通过深化“一人式”“一户式”的数据归集,建立各数据指标间的经济联系。
二是在选题视角上再深化。
大数据分析是税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紧密围绕国家的决策部署,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大事、要事、难事谋划选题、开展分析。
要有大思维。围绕宏观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和趋势,聚焦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展分析,更好地服务宏观决策。
要有小切口,紧盯重点难点。在做好宏观分析的同时,还应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环节、领域以及经济循环中的堵点、痛点、难点,找到精准发力的突破口,以小见大,增强分析针对性。比如,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的具体难题开展深度分析,对影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用工、融资、成本方面的困难开展分析,对重点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开展研判。
要有敏感性,紧盯最新时势。开展分析应把准每一阶段的重点、热点问题,因时因势而动,体现出较强的时效性。比如,针对一些重大的国际事件,第一时间开展分析,提出趋势判断、预测评估和政策建议;紧扣时政民生热点,在诸如农民工就业、春耕秋种、改革实施重要节点等时点开展综合分析,反映相关情况。
三是在方法理念上再深化。
打造税收大数据分析精品,除了需要具备充足的数据资源,更需要科学先进的方法理念。在基本方法理念上,既要有分析又要有综合,既要有归纳又要有演绎,既要有抽象又要有具体,须持客观的心态,不抱偏见,不作武断,不凭主观。同时,应在以下方面加力:
注重调查研究。数据背后经常有深刻的背景,如不加以实际探究,很难得出精准的结论并相应提出针对性建议。因此,要在引用客观数据的基础上,更多地开展调查研究。调研范围有大有小,通过座谈、走访、问卷、电话等形式,既可以是覆盖十余省市的调研走访,也可以是聚焦一两个典型城市、部分典型企业的深入调研。总之,以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实际“期盼”为着眼点,引用鲜活案例,增强分析报告的实践性。
坚持问题导向。开展税收大数据分析要以发现问题为起点,以分析问题为主体,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善于察实情、敢于讲真话、主动报问题。当前的分析中,反映成绩的相对偏多,指出问题的相对偏少。应更加注重问题导向,深入研判经济领域中的宏观、中观和微观问题,反映经济社会领域的苗头性、倾向性情况。比如,对当前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分析。
强化关联比较。首先,可以从时间上作对比分析,税收大数据的重要优势之一是时时刻刻都在聚集变化,便于开展动态分析,既可以依托存量数据,又可以针对增量数据,更可以在一定的时间轴上开展比较分析,发现经济运行之变。其次,可以从区域上作比较分析,比如,开展重大战略区域的对比分析,开展世界主要国家的比较分析等。最后,可以从部门间做比较分析,很多数据在不同部门都有所反映,应广泛地开展部门间数据比较,查找问题,分析情况。
四是在分析机制上再深化。
开展税收大数据分析,不是单打独斗,而需建立一套完备的协作机制,汇集多方力量,争取多方支持,共同促进分析工作提质增效。
完善多部门协同机制。进一步整合内部分析资源,分析部门、业务部门、大数据和技术部门深入优化合作方式,综合运用各类数据,加强信息共享,不断增强分析力量,开展多部门协同分析。同时,进一步加强结果运用,对分析中反映出的制度、管理的短板弱项,结合税收征管、内控机制、风险管理等工作,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搭建多层级联动机制。加强跨层级、跨区域的联动分析,既用好基层智慧,提升总局分析质效;也做好统筹安排,通过开展培训辅导交流、建立分析成果和经验交流机制等方式,提升各地区税收分析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
探索多领域合作机制。加强与外单位、外部门的合作交流,集思广益、集众所长地改进税收大数据分析工作。建立常态化的交流沟通机制,定期跨部门走访,主动了解和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开阔税收分析的思路和视野。探索深化联合研究,建立和巩固与发改、财政、工信等部门的合作分析机制;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基础上,选择一些重点领域与智库、研究中心、大专院校深入开展合作研究,共同挖掘税收大数据反映经济发展的潜在价值,进一步提升分析产品的含金量。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作者系第五批全国税务领军人才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