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韩国统计厅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首次赶超美国,成为韩国最大的跨境电商进口来源地。
2月1日,韩国统计厅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首次赶超美国,成为韩国最大的跨境电商进口来源地。该年,韩国源自中国的跨境电商进口额超3.2万亿韩元,同比激增121.2%,占韩国跨境电商进口总额的48%。
在重点市场的份额占比取得突破之外,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不断跃升,对外贸增长的引擎作用持续增强。
2023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2.38万亿元,增长15.6%,比全国进出口增速高15.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83万亿元,增长19.6%;进口5483亿元,增长3.9%。跨境电商对外贸实现正增长功不可没。
打开来看,全国有进出口实绩的跨境电商主体逾10万家、中国跨境电商平台的APP下载量位居全球前列、海外仓达1800个……不断跳升的数据代表的是中国跨境电商主体的不断增长、跨境电商生态圈的不断优化,更是外贸发展的澎湃动能。
筑高“护城河”
在全球贸易增速下滑、中国外贸面临诸多挑战的大环境下,2023年出口实现19.6%的高增速,充分展现出中国跨境电商的强大竞争力。
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电子商务首席专家李鸣涛看来,中国跨境电商的强大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跨境电商通过灵活快速的供应链体系精准匹配全球用户的碎片化需求,“多对多”的碎片化供需匹配充分发挥了互联网的网络效应价值。其次,跨境电商通过减少交易环节可以保持商品的价格优势,更能适应当前全球经济下行背景下消费更加理性的趋势,未来贸易份额持续提升也是必然的。最后,跨境电商的快速增长也得益于政府政策的积极引导。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跨境电商的发展,持续优化跨境电商综试区等政策载体、便利通关环境、鼓励海外仓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品牌打造的政策环境,有利于进一步强化中国跨境电商的全球竞争力。
李鸣涛表示,未来,抓牢跨境电商发展机遇需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相对于传统贸易的竞争优势,结合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及元宇宙等新技术应用保持行业创新活力,同时更好地赋能实体产业,在引导供给侧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方面持续发力。
“当前,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成就是各方面能力渐次成熟并集中爆发的结果。”对于中国跨境电商的综合竞争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陈红娜具体阐释道,质优价廉的商品背靠的是强大的制造基础,“小单快返”考验的是供应链的快速响应能力,商品推广的桥梁是多元化的电商平台体系,物流尤其是尾程运输能力的保障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国本土电商快递经验的外溢。能将这些不同环节全部打通并不断优化,是中国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最有力支撑。未来,大语言模型等新技术的应用还会进一步活跃电商生态。
赋能产业带
“在中国,跨境电商不仅代表贸易的数字化,还代表产业的数字化,更是贸易和产业真正打通、相互融合的产物。”陈红娜强调,中国的发展实践极大丰富了跨境电商的内涵和外延。
跨境电商的大发展不断带动产业带出海,不断助力产业链整合、数智化升级和产业竞争力提升。
现阶段,跨境电商主要通过三种渠道助力产业带出海。一是全托管模式,适合初期试水跨境电商业务的企业;二是类似外贸综合服务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提供商,可为企业“量体裁衣”,针对性地设计最适合的出海方案,适合具备一定品牌基础的企业;三是企业依靠自身力量,直接借助各类平台出海。
李鸣涛表示,“跨境电商+产业带”是当前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布局的重点,也是中国政府相关政策的重要支持方向。对于产业带而言,跨境电商可以实现订单驱动、市场带动,将全球市场的有效需求与产业带的生产制造能力相匹配,打造数智化的供应链体系,进而实现对全球需求快速反应能力的持续提升。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跨境电商更多充当的是贸易通道,对产业的带动作用较为有限。陈红娜认为,未来,跨境电商必须要迈向贸易端与生产端融合发展的新阶段,通过打造差异化产品、增加品牌溢价、提高服务增值等方式摆脱低价竞争,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发挥市场作用之外,政府亦可通过培育跨境电商综合服务提供商,搭建展会、培训等平台,引导企业转型发展等方式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
5月31日,云南、湖南、广东、广西、青岛、厦门等地税务部门集中公布6起涉税违法案件,其中包括自然人未依法办理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骗取出口退税、骗取税费优惠政策、加油站偷逃税等多种类型。
2月1日,韩国统计厅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首次赶超美国,成为韩国最大的跨境电商进口来源地。该年,韩国源自中国的跨境电商进口额超3.2万亿韩元,同比激增121.2%,占韩国跨境电商进口总额的48%。
在重点市场的份额占比取得突破之外,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不断跃升,对外贸增长的引擎作用持续增强。
2023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2.38万亿元,增长15.6%,比全国进出口增速高15.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83万亿元,增长19.6%;进口5483亿元,增长3.9%。跨境电商对外贸实现正增长功不可没。
打开来看,全国有进出口实绩的跨境电商主体逾10万家、中国跨境电商平台的APP下载量位居全球前列、海外仓达1800个……不断跳升的数据代表的是中国跨境电商主体的不断增长、跨境电商生态圈的不断优化,更是外贸发展的澎湃动能。
筑高“护城河”
在全球贸易增速下滑、中国外贸面临诸多挑战的大环境下,2023年出口实现19.6%的高增速,充分展现出中国跨境电商的强大竞争力。
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电子商务首席专家李鸣涛看来,中国跨境电商的强大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跨境电商通过灵活快速的供应链体系精准匹配全球用户的碎片化需求,“多对多”的碎片化供需匹配充分发挥了互联网的网络效应价值。其次,跨境电商通过减少交易环节可以保持商品的价格优势,更能适应当前全球经济下行背景下消费更加理性的趋势,未来贸易份额持续提升也是必然的。最后,跨境电商的快速增长也得益于政府政策的积极引导。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跨境电商的发展,持续优化跨境电商综试区等政策载体、便利通关环境、鼓励海外仓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品牌打造的政策环境,有利于进一步强化中国跨境电商的全球竞争力。
李鸣涛表示,未来,抓牢跨境电商发展机遇需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相对于传统贸易的竞争优势,结合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及元宇宙等新技术应用保持行业创新活力,同时更好地赋能实体产业,在引导供给侧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方面持续发力。
“当前,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成就是各方面能力渐次成熟并集中爆发的结果。”对于中国跨境电商的综合竞争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陈红娜具体阐释道,质优价廉的商品背靠的是强大的制造基础,“小单快返”考验的是供应链的快速响应能力,商品推广的桥梁是多元化的电商平台体系,物流尤其是尾程运输能力的保障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国本土电商快递经验的外溢。能将这些不同环节全部打通并不断优化,是中国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最有力支撑。未来,大语言模型等新技术的应用还会进一步活跃电商生态。
赋能产业带
“在中国,跨境电商不仅代表贸易的数字化,还代表产业的数字化,更是贸易和产业真正打通、相互融合的产物。”陈红娜强调,中国的发展实践极大丰富了跨境电商的内涵和外延。
跨境电商的大发展不断带动产业带出海,不断助力产业链整合、数智化升级和产业竞争力提升。
现阶段,跨境电商主要通过三种渠道助力产业带出海。一是全托管模式,适合初期试水跨境电商业务的企业;二是类似外贸综合服务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提供商,可为企业“量体裁衣”,针对性地设计最适合的出海方案,适合具备一定品牌基础的企业;三是企业依靠自身力量,直接借助各类平台出海。
李鸣涛表示,“跨境电商+产业带”是当前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布局的重点,也是中国政府相关政策的重要支持方向。对于产业带而言,跨境电商可以实现订单驱动、市场带动,将全球市场的有效需求与产业带的生产制造能力相匹配,打造数智化的供应链体系,进而实现对全球需求快速反应能力的持续提升。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跨境电商更多充当的是贸易通道,对产业的带动作用较为有限。陈红娜认为,未来,跨境电商必须要迈向贸易端与生产端融合发展的新阶段,通过打造差异化产品、增加品牌溢价、提高服务增值等方式摆脱低价竞争,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发挥市场作用之外,政府亦可通过培育跨境电商综合服务提供商,搭建展会、培训等平台,引导企业转型发展等方式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