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减税降费强调对特定经济行为与特定纳税人实行照顾性或激励性政策,应延续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围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支持对象精准施策,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和扩大再生产。
结构性减税降费强调对特定经济行为与特定纳税人实行照顾性或激励性政策,应延续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围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支持对象精准施策,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和扩大再生产。
今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数据显示,1月—10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达16607亿元,全国发行新增专项债券36782亿元,这对稳定市场预期、扩大社会有效需求具有积极意义,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需要注意的是,经济周期波动通常具有一定惯性,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较多的问题仍然存在。但从总体上看,在我国政治保障更加有力、体制优势更加彰显、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市场潜力加速释放、发展动能不断增强等有利条件的支持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在此背景下,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一方面,应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与一致性,巩固和增强当前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另一方面,应统筹兼顾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通过科学管理规模,有效优化结构,防范化解风险,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进一步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效能。财政政策是宏观政策调控的重要手段,应注重从以下方面发挥作用: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关键要做到有保有压,一方面,应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积极支持科技攻关、乡村振兴、教育、基本民生、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发展。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传导链条短、针对性强的优势,释放政策逆周期调节效用,更为直接地刺激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应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节用裕民,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专项债使用效能。作为地方政府债券的主力,专项债通过带动有效投资,对扩内需、促就业、稳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释放其效能,一方面,应合理扩大地方专项债用作资本金的范围。目前专项债可以用作资本金的领域为13个,包括铁路、水利、新能源项目等,未来应适度扩大其在惠民生、增后劲、补短板等领域的使用范围,更有效地促进有效投资形成,加大对重点领域建设的支持。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增强专项债资金使用的精准性,优化资金投向,坚决不搞大水漫灌。此外,结合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合理提出2024年专项债额度和分配方案,充分发挥专项债跨周期调节作用。
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相较于普惠性减税降费政策,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更强调对特定经济行为与特定纳税人实行照顾性或激励性政策,更有助于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一方面,应延续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税收优惠政策,通过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降低企业税收成本,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扩大再生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另一方面,应继续围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支持对象,部署实施涉及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的税费优惠举措,精准施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兜牢基层“三保” 底线。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但区域恢复不平衡,部分地方经济发展后劲不足问题仍需加以重视。一方面,应优化转移支付结构,以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为目标,调整省以下转移支付结构,推动财力下沉,并适度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均衡区域间财力水平;另一方面,应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全流程监督管理,严肃财经纪律,规范、公平、公开地推进区域间财力均等化。
此外,在扎实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背景下,当前财税体制面临着诸多挑战,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正在酝酿之中。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新动能较快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等经济发展形势,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应进一步厘清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优化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积极应对数字经济对财税治理的挑战,深入探讨数据资源确权与课税等问题;坚持绿色发展方向,统筹完善绿色税收制度、绿色预算安排、绿色财政支出政策等,在保持基本制度稳定性的同时,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财税体制。
(作者系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
5月31日,云南、湖南、广东、广西、青岛、厦门等地税务部门集中公布6起涉税违法案件,其中包括自然人未依法办理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骗取出口退税、骗取税费优惠政策、加油站偷逃税等多种类型。
结构性减税降费强调对特定经济行为与特定纳税人实行照顾性或激励性政策,应延续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围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支持对象精准施策,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和扩大再生产。
今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数据显示,1月—10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达16607亿元,全国发行新增专项债券36782亿元,这对稳定市场预期、扩大社会有效需求具有积极意义,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需要注意的是,经济周期波动通常具有一定惯性,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较多的问题仍然存在。但从总体上看,在我国政治保障更加有力、体制优势更加彰显、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市场潜力加速释放、发展动能不断增强等有利条件的支持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在此背景下,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一方面,应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与一致性,巩固和增强当前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另一方面,应统筹兼顾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通过科学管理规模,有效优化结构,防范化解风险,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进一步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效能。财政政策是宏观政策调控的重要手段,应注重从以下方面发挥作用: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关键要做到有保有压,一方面,应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积极支持科技攻关、乡村振兴、教育、基本民生、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发展。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传导链条短、针对性强的优势,释放政策逆周期调节效用,更为直接地刺激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应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节用裕民,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专项债使用效能。作为地方政府债券的主力,专项债通过带动有效投资,对扩内需、促就业、稳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释放其效能,一方面,应合理扩大地方专项债用作资本金的范围。目前专项债可以用作资本金的领域为13个,包括铁路、水利、新能源项目等,未来应适度扩大其在惠民生、增后劲、补短板等领域的使用范围,更有效地促进有效投资形成,加大对重点领域建设的支持。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增强专项债资金使用的精准性,优化资金投向,坚决不搞大水漫灌。此外,结合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合理提出2024年专项债额度和分配方案,充分发挥专项债跨周期调节作用。
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相较于普惠性减税降费政策,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更强调对特定经济行为与特定纳税人实行照顾性或激励性政策,更有助于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一方面,应延续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税收优惠政策,通过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降低企业税收成本,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扩大再生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另一方面,应继续围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支持对象,部署实施涉及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的税费优惠举措,精准施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兜牢基层“三保” 底线。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但区域恢复不平衡,部分地方经济发展后劲不足问题仍需加以重视。一方面,应优化转移支付结构,以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为目标,调整省以下转移支付结构,推动财力下沉,并适度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均衡区域间财力水平;另一方面,应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全流程监督管理,严肃财经纪律,规范、公平、公开地推进区域间财力均等化。
此外,在扎实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背景下,当前财税体制面临着诸多挑战,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正在酝酿之中。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新动能较快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等经济发展形势,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应进一步厘清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优化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积极应对数字经济对财税治理的挑战,深入探讨数据资源确权与课税等问题;坚持绿色发展方向,统筹完善绿色税收制度、绿色预算安排、绿色财政支出政策等,在保持基本制度稳定性的同时,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财税体制。
(作者系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