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随着这一优惠政策的落地实施,相关企业的研发创新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税务部门也积极开展精准支持和服务保障,确保税费优惠政策落实落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随着这一优惠政策的落地实施,相关企业的研发创新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税务部门也积极开展精准支持和服务保障,确保税费优惠政策落实落细。
加计扣除比例再提升 医药研发有底气
位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南京中科拜尔医学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体外诊断试剂和配套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以及科研外包服务的企业。2014年成立以来,该公司依托于中国科学院、东南大学等国内著名科研机构,从核酸提取全产业链布局研发,研发的产品包括磁性纳米材料、核酸提取纯化试剂盒、全自动核酸提取仪,致力于成为顶尖核酸提取及赋能的分子诊断领先者和核酸适配体产业化应用引领者,也是中国科学院在这个行业中唯一一家孵化公司。
“去年新冠疫情开始,企业业务量剧增,同时也在加快研发的推进,在税务申报、发票用量等方面也遇到不少问题和困难,经济开发区税务部门的同志多次通过上门、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主动了解我们的具体状况,详细地向我们财务人员进行辅导讲解,不但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还帮助我们充分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等所得税优惠,以及针对疫情可以享受的税收政策和捐赠免税政策,共计为我们节省税费超百万元。”公司总经理翁国武说。
对医药企业来说,研发实力与公司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落后必将被市场淘汰。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将研发费加计扣除比例再提升到100%,对重在自主研发的公司来说真是一项重大利好。翁国武告诉记者,2020年,公司加大了新产品的研发投入,研发投入超过销售额的10%,在研新项目就有12项,公司研发人员已经超过了40人,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研发针对后疫情时代的核酸提取技术、下游PCR技术及核酸适配体技术相关产品,让公司拥有稳定和长期的发展潜力。
帮扶高科技产业项目发展,作为税务人责无旁贷。南京经济开发区税务局以企业发展动态和创新需求为目标,将高效的征纳服务融入产业发展,积极开展精准支持和服务保障,让企业对税费优惠政策应享尽享,真切感受到优化营商环境背景下带来的种种利好。
税费优惠助力 企业“高端智造”添动能
湖北容百锂电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专业化研发与经营的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乘着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东风,公司成立5年来发展迅猛,销售收入呈几何级数增长。“近几年国家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公司现在的产品已经供不应求。”公司财务负责人郭瑞斌说,“为了扩大产能,我们正在推进五期正极材料生产线建设,目前已完成2个车间的建设,预计全年将完成7个车间建设并投产。预计到2022年,公司锂电正极材料总生产能力将达到每年12万吨,年销售收入约150亿元。”
郭瑞斌表示,公司能够迅速发展壮大,离不开税务部门的大力支持。“新的税收政策一出台,税务部门就第一时间组织线上培训,还多次上门开展政策辅导,为我们解答产品研发过程中的税收政策问题,让我们能及时准确地享受到税收优惠。2020年公司享受各项税费减免874万元,让我们有更多资金扩大生产,创造更多收益。”
在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样以技术创新作为发展驱动的还有华工法利莱切焊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以大功率激光切割、激光焊接及等离子切割高端装备为主业的高科技激光企业,该公司坚持发展高端制造、服务型制造,每年将不少于收入的5%投入研发,通过产学研用纽带,公司还承担和参与了多项工信部和科技部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取得了丰硕的技术成果。
“近两年,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减征企业所得税1703万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企业所得税366万元,今年第一季度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347万元。今年,国家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充分体现了对企业创新研发的大力支持,也为我们继续发展高端智能制造行业坚定了信心。”华工法利莱财务总监季波表示。
“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公司停工两个月,但是在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和税务部门的贴心服务支持下,我们仍然保持了8亿元的年销售规模。”季波说,今年3月,公司的三期智能制造产业园已经投产,自动化生产线完成后,将成为业内屈指可数的可实现激光装备智能化生产的高规格园区,为激光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减税“红包”到手 企业创新热情高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这一政策大大激发了在厦老牌台企的创新创业热情。国家税务总局厦门市税务局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为企业办实事相结合,成立党团员突击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宣传辅导新政内容,助力在厦老牌台企用好用足减税“红包”,实现高质量发展。
低污染、低排放、低噪音、轻量化……厦门厦杏摩托有限公司研发改进的省能内燃机产品,达到了欧五法规排放标准。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厦杏去年在海外市场仍然取得出口额8.4亿元的成绩,产品远销欧美、日韩、中南美、非洲、印度及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
厦杏副总经理杨秀华告诉记者,厦门厦杏摩托有限公司是台湾三阳机车在大陆唯一的整车生产企业,面对竞争激烈的摩托车市场,这家老牌台企将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作为企业的立身之本,在海外市场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近几年来,企业研发加计扣除比例不断提升,给予企业自主研发的底气,厦杏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目前已经有了100%自主研发的摩托车及发动机。2020年,企业对产品节能减排方面进行研发改进,投入研发费用超过4800万元,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约3650万元,再加上高新技术企业税率优惠政策,企业一共减免约2025万元。
“得知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的新政落地,我们十分激动。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是我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样的好政策无疑为我们注入一剂‘强心剂’。”杨秀华算了一笔账,新政落地后,企业预计可加计扣除5800万元。“新能源车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节能减排仍大有可为。税收优惠政策让我们轻装上阵,步子越走越坚定、道路也越走越宽阔。”杨秀华说。
作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新凯复材在厦门这片沃土发展壮大,自主研发高性能碳纤维球拍、自行车、安全帽等高新产品,产品远销海外。“除了我们自身的努力外,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和税务部门的帮扶也十分重要!”回顾起30年来企业的成长历程,厦门新凯复材科技有限公司高振维感慨万千。他说,新凯复材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每年都能够享受企业所得税15%的低税率以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加持,企业所得税减免一年高达千万元。以2020年为例,高新技术企业税率优惠减免企业所得税约1005万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约2208万元。按照新政测算,以2020年度为基数,预计2021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约3700万元。
“新政落地后,我们有了更多的资金保障研发费用的持续投入,启动新的研发项目也不再瞻前顾后。创新发展的路虽然不好走,但是国家不断扶持,让我们倍受鼓舞、充满信心!”高振维说。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2年2月18日(星期五)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赵辰昕,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负责人陶青、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符金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失业保险司司长桂桢、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负责人戴诗友介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随着这一优惠政策的落地实施,相关企业的研发创新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税务部门也积极开展精准支持和服务保障,确保税费优惠政策落实落细。
加计扣除比例再提升 医药研发有底气
位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南京中科拜尔医学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体外诊断试剂和配套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以及科研外包服务的企业。2014年成立以来,该公司依托于中国科学院、东南大学等国内著名科研机构,从核酸提取全产业链布局研发,研发的产品包括磁性纳米材料、核酸提取纯化试剂盒、全自动核酸提取仪,致力于成为顶尖核酸提取及赋能的分子诊断领先者和核酸适配体产业化应用引领者,也是中国科学院在这个行业中唯一一家孵化公司。
“去年新冠疫情开始,企业业务量剧增,同时也在加快研发的推进,在税务申报、发票用量等方面也遇到不少问题和困难,经济开发区税务部门的同志多次通过上门、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主动了解我们的具体状况,详细地向我们财务人员进行辅导讲解,不但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还帮助我们充分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等所得税优惠,以及针对疫情可以享受的税收政策和捐赠免税政策,共计为我们节省税费超百万元。”公司总经理翁国武说。
对医药企业来说,研发实力与公司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落后必将被市场淘汰。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将研发费加计扣除比例再提升到100%,对重在自主研发的公司来说真是一项重大利好。翁国武告诉记者,2020年,公司加大了新产品的研发投入,研发投入超过销售额的10%,在研新项目就有12项,公司研发人员已经超过了40人,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研发针对后疫情时代的核酸提取技术、下游PCR技术及核酸适配体技术相关产品,让公司拥有稳定和长期的发展潜力。
帮扶高科技产业项目发展,作为税务人责无旁贷。南京经济开发区税务局以企业发展动态和创新需求为目标,将高效的征纳服务融入产业发展,积极开展精准支持和服务保障,让企业对税费优惠政策应享尽享,真切感受到优化营商环境背景下带来的种种利好。
税费优惠助力 企业“高端智造”添动能
湖北容百锂电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专业化研发与经营的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乘着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东风,公司成立5年来发展迅猛,销售收入呈几何级数增长。“近几年国家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公司现在的产品已经供不应求。”公司财务负责人郭瑞斌说,“为了扩大产能,我们正在推进五期正极材料生产线建设,目前已完成2个车间的建设,预计全年将完成7个车间建设并投产。预计到2022年,公司锂电正极材料总生产能力将达到每年12万吨,年销售收入约150亿元。”
郭瑞斌表示,公司能够迅速发展壮大,离不开税务部门的大力支持。“新的税收政策一出台,税务部门就第一时间组织线上培训,还多次上门开展政策辅导,为我们解答产品研发过程中的税收政策问题,让我们能及时准确地享受到税收优惠。2020年公司享受各项税费减免874万元,让我们有更多资金扩大生产,创造更多收益。”
在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样以技术创新作为发展驱动的还有华工法利莱切焊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以大功率激光切割、激光焊接及等离子切割高端装备为主业的高科技激光企业,该公司坚持发展高端制造、服务型制造,每年将不少于收入的5%投入研发,通过产学研用纽带,公司还承担和参与了多项工信部和科技部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取得了丰硕的技术成果。
“近两年,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减征企业所得税1703万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企业所得税366万元,今年第一季度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347万元。今年,国家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充分体现了对企业创新研发的大力支持,也为我们继续发展高端智能制造行业坚定了信心。”华工法利莱财务总监季波表示。
“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公司停工两个月,但是在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和税务部门的贴心服务支持下,我们仍然保持了8亿元的年销售规模。”季波说,今年3月,公司的三期智能制造产业园已经投产,自动化生产线完成后,将成为业内屈指可数的可实现激光装备智能化生产的高规格园区,为激光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减税“红包”到手 企业创新热情高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这一政策大大激发了在厦老牌台企的创新创业热情。国家税务总局厦门市税务局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为企业办实事相结合,成立党团员突击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宣传辅导新政内容,助力在厦老牌台企用好用足减税“红包”,实现高质量发展。
低污染、低排放、低噪音、轻量化……厦门厦杏摩托有限公司研发改进的省能内燃机产品,达到了欧五法规排放标准。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厦杏去年在海外市场仍然取得出口额8.4亿元的成绩,产品远销欧美、日韩、中南美、非洲、印度及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
厦杏副总经理杨秀华告诉记者,厦门厦杏摩托有限公司是台湾三阳机车在大陆唯一的整车生产企业,面对竞争激烈的摩托车市场,这家老牌台企将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作为企业的立身之本,在海外市场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近几年来,企业研发加计扣除比例不断提升,给予企业自主研发的底气,厦杏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目前已经有了100%自主研发的摩托车及发动机。2020年,企业对产品节能减排方面进行研发改进,投入研发费用超过4800万元,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约3650万元,再加上高新技术企业税率优惠政策,企业一共减免约2025万元。
“得知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的新政落地,我们十分激动。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是我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样的好政策无疑为我们注入一剂‘强心剂’。”杨秀华算了一笔账,新政落地后,企业预计可加计扣除5800万元。“新能源车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节能减排仍大有可为。税收优惠政策让我们轻装上阵,步子越走越坚定、道路也越走越宽阔。”杨秀华说。
作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新凯复材在厦门这片沃土发展壮大,自主研发高性能碳纤维球拍、自行车、安全帽等高新产品,产品远销海外。“除了我们自身的努力外,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和税务部门的帮扶也十分重要!”回顾起30年来企业的成长历程,厦门新凯复材科技有限公司高振维感慨万千。他说,新凯复材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每年都能够享受企业所得税15%的低税率以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加持,企业所得税减免一年高达千万元。以2020年为例,高新技术企业税率优惠减免企业所得税约1005万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约2208万元。按照新政测算,以2020年度为基数,预计2021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约3700万元。
“新政落地后,我们有了更多的资金保障研发费用的持续投入,启动新的研发项目也不再瞻前顾后。创新发展的路虽然不好走,但是国家不断扶持,让我们倍受鼓舞、充满信心!”高振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