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2023年“全力拼经济”的号角就已吹响。多地召开会议部署经济工作,让大家看到了新一年各地全力“拼经济”的决心。开年“拼经济”,拼什么?怎么拼?
新春伊始,2023年“全力拼经济”的号角就已吹响。多地召开会议部署经济工作,让大家看到了新一年各地全力“拼经济”的决心。开年“拼经济”,拼什么?怎么拼?这些“开工动员会”有哪些高频词?传递什么信号?新华网思客推出系列策划,邀请智库专家解读。
截至1月30日,已经有广东、山东、河北、湖北、浙江、江苏、上海、福建、甘肃、重庆、陕西等23地召开会议部署经济工作,思客通过梳理相关会议和政策文件内容发现,“高质量发展”“扩大内需”“营商环境”等成为地方经济工作部署的高频词,展现了新年的开局势头,释放了全力拼经济、奋战开门红的强烈信号。
高频词一:高质量发展
经济大省广东于1月28日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把目光锁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将其视为“根本出路”。
同样在1月28日,重庆召开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明确提出把双城经济圈建设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来谋划推进。
天津在召开会议部署经济工作时表示,要扎实实施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山东、甘肃、南京、大庆等地也分别围绕高质量发展做出重点部署。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高惺惟表示,高质量发展成为多地会议高频词,这表明地方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找到了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
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各地普遍对高质量发展和营商环境建设等进行详细安排,提出明确要求,有助于进一步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本地区节前召开的“两会”精神落到实处。
高频词二:提振消费
围绕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多地陆续提出应对方案。例如,山东提出要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以稳就业、促增收解决“不敢消费”问题,以提品质、强引导解决“不愿消费”问题,以创场景、优环境解决“不便消费”问题,大力提振消费信心,加快推动消费复苏。今年年初,多地出台了具体方案提振居民消费,例如《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对个人消费者今年6月底前置换购买纯电动汽车的给予每辆车1万元财政补贴。
提振消费在今年各地“拼经济”的大背景下居于重要位置。董希淼认为,社会需求不足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经验表明,一国经济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居民消费数量和质量的提高是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高惺惟表示,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我们有全球最大的市场,内需的潜力远远没有被释放出来。通过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定能够实现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高频词三:投资
围绕投资,多地加紧谋划布局。河南省第七期“三个一批”项目火热启动,3325个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投产,总投资超过3.1万亿元。福建、陕西、云南等多地也盯紧重大专项。新的一年,各地新老基建齐抓共进,一批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浮出水面。
推进经济运行稳步回升需要充分发挥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表示,投资需求是内需的一部分,投资需求扩大了,老百姓的收入就增加了,消费也就增加了。从长期看,投资扩大会带来经济的生产能力增强,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
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认为,基础设施加码会进一步推进经济发展。从现在地方对今年经济发展的部署情况来看,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的正向拉动作用并没有弱化,各地都在落实促增长的举措,扩投资火热开局,重大项目加速推进,这对经济发展将起到正向拉动作用。
高频词四: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的优化,也是此次各地召开会议部署经济工作的关注重点。对此,上海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上海市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密集释放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服务市场主体加快发展的强烈信号。吉林、河北和湖北等地就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对重点产业和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做出部署。
优化营商环境,对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董希淼认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基础和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其中,最根本的是要优化营商环境,通过落实和深化“放管服”、打破隐形壁垒等一系列举措,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需求和活力。
苏剑表示,多地聚焦营商环境的建设,特别是提出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这是强信心的重要信号。另外,中国已进入靠科技进步来拉动经济增长的阶段,知识产权的保护是营商环境建设非常重要的一环。
这些会议与政策传递出哪些信号?
一季度是全年经济的风向标。多地召开会议部署经济工作释放出“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的信号,强调政策靠前发力和力争“开门稳”。其释放出的信号也与多地政府“一号文件”全力拼经济的基调形成呼应。
王涵注意到召开会议部署经济工作的既有经济发达地区,也有经济欠发达地区,这说明地方在经济建设层面呈现出目标一致、步调一致的良性竞争态势。这种良性竞争的态势将对经济起到较强的拉动效应。
董希淼表示兔年一开工,多地就召开“动员会”,一是传递真抓实干、发展经济的明确信号,表明稳经济的方向不会变,进而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给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吃下一颗定心丸。二是抢占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先机。2023年仍将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开工动员会”有助于克服“等靠要”思想和观望情绪,督促和推动地方领导干部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促发展、稳增长。
据台湾《旺报》11月18日报道,据陆媒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17日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
新春伊始,2023年“全力拼经济”的号角就已吹响。多地召开会议部署经济工作,让大家看到了新一年各地全力“拼经济”的决心。开年“拼经济”,拼什么?怎么拼?这些“开工动员会”有哪些高频词?传递什么信号?新华网思客推出系列策划,邀请智库专家解读。
截至1月30日,已经有广东、山东、河北、湖北、浙江、江苏、上海、福建、甘肃、重庆、陕西等23地召开会议部署经济工作,思客通过梳理相关会议和政策文件内容发现,“高质量发展”“扩大内需”“营商环境”等成为地方经济工作部署的高频词,展现了新年的开局势头,释放了全力拼经济、奋战开门红的强烈信号。
高频词一:高质量发展
经济大省广东于1月28日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把目光锁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将其视为“根本出路”。
同样在1月28日,重庆召开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明确提出把双城经济圈建设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来谋划推进。
天津在召开会议部署经济工作时表示,要扎实实施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山东、甘肃、南京、大庆等地也分别围绕高质量发展做出重点部署。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高惺惟表示,高质量发展成为多地会议高频词,这表明地方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找到了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
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各地普遍对高质量发展和营商环境建设等进行详细安排,提出明确要求,有助于进一步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本地区节前召开的“两会”精神落到实处。
高频词二:提振消费
围绕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多地陆续提出应对方案。例如,山东提出要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以稳就业、促增收解决“不敢消费”问题,以提品质、强引导解决“不愿消费”问题,以创场景、优环境解决“不便消费”问题,大力提振消费信心,加快推动消费复苏。今年年初,多地出台了具体方案提振居民消费,例如《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对个人消费者今年6月底前置换购买纯电动汽车的给予每辆车1万元财政补贴。
提振消费在今年各地“拼经济”的大背景下居于重要位置。董希淼认为,社会需求不足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经验表明,一国经济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居民消费数量和质量的提高是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高惺惟表示,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我们有全球最大的市场,内需的潜力远远没有被释放出来。通过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定能够实现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高频词三:投资
围绕投资,多地加紧谋划布局。河南省第七期“三个一批”项目火热启动,3325个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投产,总投资超过3.1万亿元。福建、陕西、云南等多地也盯紧重大专项。新的一年,各地新老基建齐抓共进,一批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浮出水面。
推进经济运行稳步回升需要充分发挥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表示,投资需求是内需的一部分,投资需求扩大了,老百姓的收入就增加了,消费也就增加了。从长期看,投资扩大会带来经济的生产能力增强,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
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认为,基础设施加码会进一步推进经济发展。从现在地方对今年经济发展的部署情况来看,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的正向拉动作用并没有弱化,各地都在落实促增长的举措,扩投资火热开局,重大项目加速推进,这对经济发展将起到正向拉动作用。
高频词四: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的优化,也是此次各地召开会议部署经济工作的关注重点。对此,上海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上海市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密集释放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服务市场主体加快发展的强烈信号。吉林、河北和湖北等地就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对重点产业和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做出部署。
优化营商环境,对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董希淼认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基础和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其中,最根本的是要优化营商环境,通过落实和深化“放管服”、打破隐形壁垒等一系列举措,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需求和活力。
苏剑表示,多地聚焦营商环境的建设,特别是提出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这是强信心的重要信号。另外,中国已进入靠科技进步来拉动经济增长的阶段,知识产权的保护是营商环境建设非常重要的一环。
这些会议与政策传递出哪些信号?
一季度是全年经济的风向标。多地召开会议部署经济工作释放出“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的信号,强调政策靠前发力和力争“开门稳”。其释放出的信号也与多地政府“一号文件”全力拼经济的基调形成呼应。
王涵注意到召开会议部署经济工作的既有经济发达地区,也有经济欠发达地区,这说明地方在经济建设层面呈现出目标一致、步调一致的良性竞争态势。这种良性竞争的态势将对经济起到较强的拉动效应。
董希淼表示兔年一开工,多地就召开“动员会”,一是传递真抓实干、发展经济的明确信号,表明稳经济的方向不会变,进而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给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吃下一颗定心丸。二是抢占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先机。2023年仍将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开工动员会”有助于克服“等靠要”思想和观望情绪,督促和推动地方领导干部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促发展、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