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增长明显,尤其是光伏的表现格外亮眼。今年前11个月,中国机电产品尤其是新能源产品等出口增长迅速,其中太阳能电池出口额同比大幅增长74.3%。
今年以来,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增长明显,尤其是光伏的表现格外亮眼。今年前11个月,中国机电产品尤其是新能源产品等出口增长迅速,其中太阳能电池出口额同比大幅增长74.3%。
在海外对光伏产品需求旺盛的同时,中国国内产能在迅速扩大,全球发展光伏能源的力度也在加大,行业在迎风飞扬的同时,变化因素也在增多。光伏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更需要提前谋篇布局。
多重因素催热光伏出口
走进天合光能(宿迁)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满负荷运行,在机械手臂的挥舞中,平均每0.98秒就有一片经过9道工序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完成下线,并将发往巴西、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据了解,该公司已经建立拥有四大片区的晶硅光伏“超级工厂”,2022年公司产品远销11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值有望跃过300亿元大关。
这是光伏出口火热场面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全球能源危机使得海外市场对光伏产品的需求骤增,相关产品表现比较突出。
12月1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在2022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介绍,1至10月份,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总额超过440亿美元,同比增长90.3%,创历史新高。其中,欧洲市场对光伏的需求持续攀升,组件出口到欧洲市场的份额已超过组件出口总额的一半;南美市场中,巴西也对光伏表现出旺盛需求。
从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来看,今年前11个月,机电产品出口12.47万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出口分别增长128%、86.6%、74.3%。
产业经济资深研究人士王剑辉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乌克兰危机加剧了全球能源和粮食危机。进入冬季后,能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欧洲多地天然气价格屡创新高,对新的替代能源产生了旺盛需求。此外,全球能源结构不均衡与“双碳”加速推进也催热了对新能源的需求,预计这一态势将保持延续。
中金公司在展望2023年全球光伏行业时也认为,全球光伏板块景气度将得到延续,预计2022年全球装机量将实现50%的增速,2023年有望继续增长30%~50%并接近区间上端。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闫敏认为,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机电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在展现中国相关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出口结构正迈向中高端,这有利于贸易结构优化,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相关数据显示,前11个月,中国光伏晶硅电池实验室效率刷新世界纪录11次。截至11月,已有87家光伏企业获得“专精特新”称号,主要分布在电池片、逆变器、接线盒、设备生产商、光伏玻璃、EVA、封装材料等领域。
竞争突围更需技术创新
“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针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趋势,王勃华表示,光伏企业将面临来自国内和国外两方面的竞争压力:一边是国内光伏产业呈现出持续扩产和跨界现象,另一边是大国之间光伏制造端的竞争,这些都需要中国光伏企业引起足够重视。
旺盛的市场需求驱动着光伏产品制造端的强劲增长。1至10月,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同比增长98.7%,创下年新增装机量的史上最高纪录。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初至今年11月,中国光伏规划项目超过480个,其中部分项目为分期建设,未来将视市场变化情况择机启动。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年内已有超25家非光伏主业上市公司先后宣布涉足光伏领域,预计总投资达千亿元以上。
在国内光伏产业的空间布局上,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认为,以前制造业集中在人才密集、资金充足的东南沿海地区,未来可能要西迁。“大部分生产基地会在西北、西南地区,将为中国经济发展不均衡态势带来巨大改变。”
与此同时,在全球能源问题凸显和“双碳”加速推进等背景下,海外市场对本土光伏产业愈加重视,这也让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王勃华表示,中国光伏产业规模持续稳居世界第一,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尤其是一些国家和地区将发展新能源制造上升到政府层面,有目标、有措施、有步骤。“如美国、欧盟和印度等不仅支持本土企业,而且对他国产业的发展有所限制,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密切关注,并在技术创新层面更加努力。”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光伏发展方面,中国有成本较低、技术创新力强以及产业和市场规模较大等优势,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既需要保证国内产业有序发展,同时也要加快“走出去”,进一步增强光伏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中国光伏企业应如何继续保持竞争力和领先性,引领全球光伏行业发展?近日,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在2022年度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上海峰会上表示,更加全面的开放合作是关键,需要不断研发更高价值的产品、提供更优解决办法,携手全球伙伴共同搭建光伏行业新生态。
据台湾《旺报》11月18日报道,据陆媒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17日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
今年以来,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增长明显,尤其是光伏的表现格外亮眼。今年前11个月,中国机电产品尤其是新能源产品等出口增长迅速,其中太阳能电池出口额同比大幅增长74.3%。
在海外对光伏产品需求旺盛的同时,中国国内产能在迅速扩大,全球发展光伏能源的力度也在加大,行业在迎风飞扬的同时,变化因素也在增多。光伏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更需要提前谋篇布局。
多重因素催热光伏出口
走进天合光能(宿迁)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满负荷运行,在机械手臂的挥舞中,平均每0.98秒就有一片经过9道工序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完成下线,并将发往巴西、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据了解,该公司已经建立拥有四大片区的晶硅光伏“超级工厂”,2022年公司产品远销11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值有望跃过300亿元大关。
这是光伏出口火热场面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全球能源危机使得海外市场对光伏产品的需求骤增,相关产品表现比较突出。
12月1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在2022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介绍,1至10月份,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总额超过440亿美元,同比增长90.3%,创历史新高。其中,欧洲市场对光伏的需求持续攀升,组件出口到欧洲市场的份额已超过组件出口总额的一半;南美市场中,巴西也对光伏表现出旺盛需求。
从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来看,今年前11个月,机电产品出口12.47万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出口分别增长128%、86.6%、74.3%。
产业经济资深研究人士王剑辉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乌克兰危机加剧了全球能源和粮食危机。进入冬季后,能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欧洲多地天然气价格屡创新高,对新的替代能源产生了旺盛需求。此外,全球能源结构不均衡与“双碳”加速推进也催热了对新能源的需求,预计这一态势将保持延续。
中金公司在展望2023年全球光伏行业时也认为,全球光伏板块景气度将得到延续,预计2022年全球装机量将实现50%的增速,2023年有望继续增长30%~50%并接近区间上端。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闫敏认为,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机电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在展现中国相关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出口结构正迈向中高端,这有利于贸易结构优化,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相关数据显示,前11个月,中国光伏晶硅电池实验室效率刷新世界纪录11次。截至11月,已有87家光伏企业获得“专精特新”称号,主要分布在电池片、逆变器、接线盒、设备生产商、光伏玻璃、EVA、封装材料等领域。
竞争突围更需技术创新
“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针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趋势,王勃华表示,光伏企业将面临来自国内和国外两方面的竞争压力:一边是国内光伏产业呈现出持续扩产和跨界现象,另一边是大国之间光伏制造端的竞争,这些都需要中国光伏企业引起足够重视。
旺盛的市场需求驱动着光伏产品制造端的强劲增长。1至10月,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同比增长98.7%,创下年新增装机量的史上最高纪录。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初至今年11月,中国光伏规划项目超过480个,其中部分项目为分期建设,未来将视市场变化情况择机启动。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年内已有超25家非光伏主业上市公司先后宣布涉足光伏领域,预计总投资达千亿元以上。
在国内光伏产业的空间布局上,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认为,以前制造业集中在人才密集、资金充足的东南沿海地区,未来可能要西迁。“大部分生产基地会在西北、西南地区,将为中国经济发展不均衡态势带来巨大改变。”
与此同时,在全球能源问题凸显和“双碳”加速推进等背景下,海外市场对本土光伏产业愈加重视,这也让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王勃华表示,中国光伏产业规模持续稳居世界第一,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尤其是一些国家和地区将发展新能源制造上升到政府层面,有目标、有措施、有步骤。“如美国、欧盟和印度等不仅支持本土企业,而且对他国产业的发展有所限制,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密切关注,并在技术创新层面更加努力。”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光伏发展方面,中国有成本较低、技术创新力强以及产业和市场规模较大等优势,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既需要保证国内产业有序发展,同时也要加快“走出去”,进一步增强光伏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中国光伏企业应如何继续保持竞争力和领先性,引领全球光伏行业发展?近日,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在2022年度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上海峰会上表示,更加全面的开放合作是关键,需要不断研发更高价值的产品、提供更优解决办法,携手全球伙伴共同搭建光伏行业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