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继11月累计上涨1300个基点,12月第一周探至7附近后,本周人民币继续强势走高,12月5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强势重返“6区间”。
人民币汇率继11月累计上涨1300个基点,12月第一周探至7附近后,本周人民币继续强势走高,12月5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强势重返“6区间”。截至记者发稿时,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兑对美元汇率均涨破6.98,这也是继9月下旬以来,人民币汇率首次“破7”。对外贸来讲,人民币走高有利于进口,但对应外币贬值,国外企业商品采购价格相对昂贵,成本增加也有不利于出口的一面,会减弱我国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内外因素相互叠加
中国经济基本面状况是影响是人民币走势的基石。今年以来,中美利差与货币政策存在极限关系,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加之国际资本市场波动,国内防疫政策趋于稳定,这些都促使人民币在高波动下走强。
“随着国内持续优化防疫措施、相关部门稳楼市政策持续加码和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等,市场对国内经济复苏前景更加乐观。”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人民币强劲反弹受内外部因素共同推动。一方面,国内经济复苏前景趋于乐观,另一方面,市场预期美联储加息节奏趋缓,导致近期美元大幅回落,同时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也有所加剧。
记者观察到,11月以来,美元指数单月下跌5.02%,创下12年以来单月最大跌幅,且态势或将延续至明年初。此外,近日多数国际研究机构公布的经济数据表明,美国核心通胀出现见顶迹象,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都将大幅回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11月初以来,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从4.05%跌至3.51%上下,与之相比,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从2.65%升至2.9%上方,中美利差倒挂幅度缩小。在政策端,近期中国央行降准政策正式落地,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补充了市场的流动性,提振市场信心。因此,综合各项经济指数,市场普遍预期,在美国经济下行压力下,中国经济预期向好,大大减弱了人民币贬值压力。
相关部门多次表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中国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近期公开表示,中国外汇市场展现新特征,韧性不断增强,人民币资产避险属性日益凸显。特别是,与前两次美元升值时期相比,2021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对美元指数波动的敏感性降低。跨境资金流动虽有波动,但总体平稳有序。
外贸更应聚焦主业
在国内经济基本面向好的预期带动下,人民币韧性有望实质性增强。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出口型外贸企业年末集中结汇也共同推高了人民币汇率的此轮上涨。
“按照通行做法,外贸企业会在年底加大结汇力度,用于员工薪资和相关供应商的费用结算,这会导致人民币的季度性需求增长。”一位能源类外贸企业人士向记者证实说。
不过,该分析人士认为,年底结汇需求只会在短期内对人民币汇率上升有影响,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人民币走势,关键还是市场因素。对于外币收入比重大、外币负债较多的企业而言,应积极适应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弹性和幅度加大的新常态,牢固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的理念,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做好汇率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
也有一些外贸人士向记者透露,为了应对近期人民币汇率的持续上升,一些中小外贸企业往往会选择尽快结汇。但对于大型的出口型企业,他们则会进一步降低综合成本,有时也会考虑和相关客户沟通重新定价,甚至与银行沟通,以期实现“锁汇避险”。
对于外资来讲,虽然从理论上看,现在可能是他们投机转场和套利比较好的时间,但近年来中国的政策管理和调控也越来越成熟,外资的冲击也将非常有限。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以我为主,利率和汇率走势相对独立,令人民币债券在全球资产配置中呈现较好分散化效果。”潘功胜对此表示。
对于未来人民币汇率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稳步恢复,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货币政策延续稳健基调,人民币有望在均衡水平附近双向波动。
对于外部因素,周茂华建议,在欧美央行延续收紧政策,国际政治经济依旧复杂多变的境况下,相关外贸企业应坚持理性选择,聚焦主业,也可善用汇市衍生品工具管理好风险,在外贸领域逐步增加人民币跨境使用,有效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据台湾《旺报》11月18日报道,据陆媒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17日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
人民币汇率继11月累计上涨1300个基点,12月第一周探至7附近后,本周人民币继续强势走高,12月5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强势重返“6区间”。截至记者发稿时,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兑对美元汇率均涨破6.98,这也是继9月下旬以来,人民币汇率首次“破7”。对外贸来讲,人民币走高有利于进口,但对应外币贬值,国外企业商品采购价格相对昂贵,成本增加也有不利于出口的一面,会减弱我国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内外因素相互叠加
中国经济基本面状况是影响是人民币走势的基石。今年以来,中美利差与货币政策存在极限关系,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加之国际资本市场波动,国内防疫政策趋于稳定,这些都促使人民币在高波动下走强。
“随着国内持续优化防疫措施、相关部门稳楼市政策持续加码和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等,市场对国内经济复苏前景更加乐观。”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人民币强劲反弹受内外部因素共同推动。一方面,国内经济复苏前景趋于乐观,另一方面,市场预期美联储加息节奏趋缓,导致近期美元大幅回落,同时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也有所加剧。
记者观察到,11月以来,美元指数单月下跌5.02%,创下12年以来单月最大跌幅,且态势或将延续至明年初。此外,近日多数国际研究机构公布的经济数据表明,美国核心通胀出现见顶迹象,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都将大幅回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11月初以来,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从4.05%跌至3.51%上下,与之相比,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从2.65%升至2.9%上方,中美利差倒挂幅度缩小。在政策端,近期中国央行降准政策正式落地,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补充了市场的流动性,提振市场信心。因此,综合各项经济指数,市场普遍预期,在美国经济下行压力下,中国经济预期向好,大大减弱了人民币贬值压力。
相关部门多次表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中国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近期公开表示,中国外汇市场展现新特征,韧性不断增强,人民币资产避险属性日益凸显。特别是,与前两次美元升值时期相比,2021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对美元指数波动的敏感性降低。跨境资金流动虽有波动,但总体平稳有序。
外贸更应聚焦主业
在国内经济基本面向好的预期带动下,人民币韧性有望实质性增强。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出口型外贸企业年末集中结汇也共同推高了人民币汇率的此轮上涨。
“按照通行做法,外贸企业会在年底加大结汇力度,用于员工薪资和相关供应商的费用结算,这会导致人民币的季度性需求增长。”一位能源类外贸企业人士向记者证实说。
不过,该分析人士认为,年底结汇需求只会在短期内对人民币汇率上升有影响,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人民币走势,关键还是市场因素。对于外币收入比重大、外币负债较多的企业而言,应积极适应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弹性和幅度加大的新常态,牢固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的理念,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做好汇率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
也有一些外贸人士向记者透露,为了应对近期人民币汇率的持续上升,一些中小外贸企业往往会选择尽快结汇。但对于大型的出口型企业,他们则会进一步降低综合成本,有时也会考虑和相关客户沟通重新定价,甚至与银行沟通,以期实现“锁汇避险”。
对于外资来讲,虽然从理论上看,现在可能是他们投机转场和套利比较好的时间,但近年来中国的政策管理和调控也越来越成熟,外资的冲击也将非常有限。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以我为主,利率和汇率走势相对独立,令人民币债券在全球资产配置中呈现较好分散化效果。”潘功胜对此表示。
对于未来人民币汇率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稳步恢复,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货币政策延续稳健基调,人民币有望在均衡水平附近双向波动。
对于外部因素,周茂华建议,在欧美央行延续收紧政策,国际政治经济依旧复杂多变的境况下,相关外贸企业应坚持理性选择,聚焦主业,也可善用汇市衍生品工具管理好风险,在外贸领域逐步增加人民币跨境使用,有效规避汇率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