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欧元区正面对通胀高企、能源危机、欧元贬值等复杂局面,日本也受到通胀和日元快速贬值的双重压力。随着美联储激进加息,美元持续走强,多国面临输入型通胀加剧和本币贬值的危机。
当前,欧元区正面对通胀高企、能源危机、欧元贬值等复杂局面,日本也受到通胀和日元快速贬值的双重压力。随着美联储激进加息,美元持续走强,多国面临输入型通胀加剧和本币贬值的危机。
据共同社报道,日本财务省10月31日发布消息称,日本政府和央行10月(9月29日~10月27日)干预外汇市场耗资达到6.3499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118亿元),连续2个月创新高。在日美利差扩大的背景下,本轮从9月起对日元贬值进行的干预规模累计已达9.1881万亿日元。
另外,据日经中文网报道,新兴市场国家在美国大幅加息和美元走强的反作用下,陷入本国货币贬值和利率上涨的连锁反应中,甚至担忧出现债务危机。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严厉批评发达国家加息“是轻率的赌博”。
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雒佑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元大幅加息对全球资本造成虹吸,“便宜钱”从亚欧大幅流失,国际市场对美元的需求超预期扩张,在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美元大幅走强。而美元升值意味着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对非出口型国家来说造成较高的负担,对全球经济的回暖也会造成冲击,比如欧洲、东亚以及东南亚,这些地区的国家货币较年初已经贬值超10%甚至更多。
“为了抑制恶性通胀,美联储后知后觉采取了暴力加息试图遏制通胀,未来必将导致复杂的外溢效应。”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自2022年3月份美联储开启新一轮加息周期以来,美联储5次加息已经累计300个基点,创1981年以来美联储最密集、最激进加息纪录。美联储持续激进加息、急剧收紧流动性,导致全球资本迅速回流、美元快速升值,并对全球产生强烈影响:不仅让全球经济面临高通胀、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的“滞涨”风险,也让更多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面临本币贬值、通货膨胀、经济衰退、主权债务危机甚至系统性金融风险。强势美元已经并将继续对非美元国家和全球市场带来巨大的外溢风险和放大效应。
王军进一步分析,仅就美国而言,通胀居高不下将继续强化加息预期,使无风险利率飙升,未来美国股市、国债大概率还将剧烈波动,并通过金融市场和汇率波动向新兴市场蔓延,全球经济衰退的概率也将进一步加大。
由于“美元霸权”不断收割世界财富、威胁越来越多国家的经济安全,不少国家已经意识到,有必要摆脱美元的统治地位,并采取实际行动开始了“去美元化”进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20年里,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今年一季度的占比为58.88%,显著低于2000年前后超过70%的占比,这表明各国央行在逐步减持美元。
俄罗斯已经率先宣布推动“去美元化”,其中标志性一点就是俄罗斯央行不断减持美元在国际储备中的份额,到今年1月,美元份额已减少到10.9%;伊朗经济部长7月26日表示已确认在伊朗同俄罗斯的经济和商业贸易中不再使用美元交易;印度央行表示,已经建立了用于国际贸易的印度卢比结算机制,并立即生效;以色列央行今年开始将加元、澳元、日元和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而此前只持有美元、英镑和欧元三种货币……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去美元化’进程虽已开启,但道阻且长。”王军说,在可预计的一段时期内,美元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科技和金融实力,以及欧元、日元和英镑的相对衰落,仍将维持其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雒佑也认为,短期内美国还不会丧失其全球主导的地位,美元也会持续的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货币而存在,要完成脱钩需要更长的时间和谋划。“但是,‘去美元化’是必然的趋势,将全球经济命运捆绑在单一货币上本就是不理性不健康的,各国之间的货币互换、汇率与美元脱钩、加大对其他货币的储备、直接采取某种货币进行结算等,都是有益的尝试。”
据台湾《旺报》11月18日报道,据陆媒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17日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
当前,欧元区正面对通胀高企、能源危机、欧元贬值等复杂局面,日本也受到通胀和日元快速贬值的双重压力。随着美联储激进加息,美元持续走强,多国面临输入型通胀加剧和本币贬值的危机。
据共同社报道,日本财务省10月31日发布消息称,日本政府和央行10月(9月29日~10月27日)干预外汇市场耗资达到6.3499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118亿元),连续2个月创新高。在日美利差扩大的背景下,本轮从9月起对日元贬值进行的干预规模累计已达9.1881万亿日元。
另外,据日经中文网报道,新兴市场国家在美国大幅加息和美元走强的反作用下,陷入本国货币贬值和利率上涨的连锁反应中,甚至担忧出现债务危机。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严厉批评发达国家加息“是轻率的赌博”。
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雒佑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元大幅加息对全球资本造成虹吸,“便宜钱”从亚欧大幅流失,国际市场对美元的需求超预期扩张,在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美元大幅走强。而美元升值意味着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对非出口型国家来说造成较高的负担,对全球经济的回暖也会造成冲击,比如欧洲、东亚以及东南亚,这些地区的国家货币较年初已经贬值超10%甚至更多。
“为了抑制恶性通胀,美联储后知后觉采取了暴力加息试图遏制通胀,未来必将导致复杂的外溢效应。”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自2022年3月份美联储开启新一轮加息周期以来,美联储5次加息已经累计300个基点,创1981年以来美联储最密集、最激进加息纪录。美联储持续激进加息、急剧收紧流动性,导致全球资本迅速回流、美元快速升值,并对全球产生强烈影响:不仅让全球经济面临高通胀、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的“滞涨”风险,也让更多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面临本币贬值、通货膨胀、经济衰退、主权债务危机甚至系统性金融风险。强势美元已经并将继续对非美元国家和全球市场带来巨大的外溢风险和放大效应。
王军进一步分析,仅就美国而言,通胀居高不下将继续强化加息预期,使无风险利率飙升,未来美国股市、国债大概率还将剧烈波动,并通过金融市场和汇率波动向新兴市场蔓延,全球经济衰退的概率也将进一步加大。
由于“美元霸权”不断收割世界财富、威胁越来越多国家的经济安全,不少国家已经意识到,有必要摆脱美元的统治地位,并采取实际行动开始了“去美元化”进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20年里,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今年一季度的占比为58.88%,显著低于2000年前后超过70%的占比,这表明各国央行在逐步减持美元。
俄罗斯已经率先宣布推动“去美元化”,其中标志性一点就是俄罗斯央行不断减持美元在国际储备中的份额,到今年1月,美元份额已减少到10.9%;伊朗经济部长7月26日表示已确认在伊朗同俄罗斯的经济和商业贸易中不再使用美元交易;印度央行表示,已经建立了用于国际贸易的印度卢比结算机制,并立即生效;以色列央行今年开始将加元、澳元、日元和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而此前只持有美元、英镑和欧元三种货币……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去美元化’进程虽已开启,但道阻且长。”王军说,在可预计的一段时期内,美元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科技和金融实力,以及欧元、日元和英镑的相对衰落,仍将维持其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雒佑也认为,短期内美国还不会丧失其全球主导的地位,美元也会持续的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货币而存在,要完成脱钩需要更长的时间和谋划。“但是,‘去美元化’是必然的趋势,将全球经济命运捆绑在单一货币上本就是不理性不健康的,各国之间的货币互换、汇率与美元脱钩、加大对其他货币的储备、直接采取某种货币进行结算等,都是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