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正在面临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在这场危机中,首当其冲的是中小微企业。
全球经济正在面临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在这场危机中,首当其冲的是中小微企业。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2021年在136个国家的调查显示,有四分之一的中小微企业出现运营危机,近60%的企业感受到严重的危机,大部分企业表示,可能没有能力承受新冠疫情所带来的挑战和困难。
在日前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开发署)、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和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主办的 “通过数字金融促进中小微企业绿色复苏”主题论坛上,与会专家介绍了各方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以期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疫情难关,实现绿色复苏。
注入金融“活水”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副代表乔展表示,联合国一直关注中小微企业在新冠疫情期间所受的影响,相关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中小微企业在疫情期间经营举步维艰,三分之一中小微企业的现金流可能支撑不到1个月,而三分之二大中型企业可能能够支撑1到5个月。
乔展称,中国中小微企业雇佣了80%的城市工人,对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贡献达60%,因此,帮助他们在疫情期间保持竞争力非常必要。但是中小微企业由于资源有限、能力不足等原因,经常被排除在金融服务范围外。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单立坡认为,中小企业是推动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各国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对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全球经济发展遭遇多重挑战,疫情的不确定性、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对中小企业正常经营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越是在困难时期,越要坚定信心、增进团结,携手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和活力。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大多数国家面临的难题。单立坡表示,发展不确定、信息不对称、规模不经济是中小微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主要原因。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疫情发生以来研究出台各项惠企政策,多措并举持续加强对小微企业的定向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得到持续优化。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马彬介绍,截至2021年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近50万亿元,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1万亿元,同比增速近25%,有贷款余额的企业户数3358.1万户,同比增加近785万户。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同比增速32.6%。
今年5月31日,国务院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包括6个方面33项措施,鼓励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受疫情影响的个人住房与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支持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质押等融资,明确提出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将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的资金支持比例由1%提高到2%。将商业汇票承兑期限由1年缩短至6个月,加大再贴现支持力度等。
实现“精准滴灌”
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因为以前的水量不够,不解渴,所以需要“大水漫灌”的政策,现在在保证资金量的同时更需要“精准滴灌”,通过这些精准的融资政策,让资金能够直达到小微企业里去。
单立坡从创新金融货币政策,提升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普惠性和精准性;完善融资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增信降费分险;拓宽多元资本市场渠道,满足中小企业全周期发展需求;发挥金融科技作用,深入挖掘企业自身价值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国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政策体系,并介绍了中心在产融对接、科技金融、直接融资服务、提升融资能力等方面,积极创新探索中小企业融资政策落地落实,有效帮助中小企业提升融资可得性和便利度的实践做法。
在为中小企业纾困国际合作方面,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张翼介绍,交流中心与开发署一直关注和致力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特别是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开展了一系列长期合作。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交流中心与开发署合作,开创性地引入并开展了小额信贷、创新、实验示范项目,促进小额信贷在中国的商业化形成和推广。
2005年又合作引入了普惠金融体系的政策理念,推动普惠金融成为中国金融政策的重要目标。2018年积极开展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力及投融资的创新,设立中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力融资研究与促进项目,将服务农村小微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及农户普惠金融纳入可持续发展目标融资这个更大的叙事框架,并赋予了它包括对性格平等、环境影响的考量等更加丰富的含义。
今年,结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和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交流中心与开发署合作启动可持续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项目,探索利用数字金融手段促进农村供应链金融创新,助力产业振兴,支持农村小微企业、合作社和农户的绿色发展。
据台湾《旺报》11月18日报道,据陆媒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17日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
全球经济正在面临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在这场危机中,首当其冲的是中小微企业。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2021年在136个国家的调查显示,有四分之一的中小微企业出现运营危机,近60%的企业感受到严重的危机,大部分企业表示,可能没有能力承受新冠疫情所带来的挑战和困难。
在日前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开发署)、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和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主办的 “通过数字金融促进中小微企业绿色复苏”主题论坛上,与会专家介绍了各方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以期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疫情难关,实现绿色复苏。
注入金融“活水”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副代表乔展表示,联合国一直关注中小微企业在新冠疫情期间所受的影响,相关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中小微企业在疫情期间经营举步维艰,三分之一中小微企业的现金流可能支撑不到1个月,而三分之二大中型企业可能能够支撑1到5个月。
乔展称,中国中小微企业雇佣了80%的城市工人,对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贡献达60%,因此,帮助他们在疫情期间保持竞争力非常必要。但是中小微企业由于资源有限、能力不足等原因,经常被排除在金融服务范围外。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单立坡认为,中小企业是推动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各国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对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全球经济发展遭遇多重挑战,疫情的不确定性、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对中小企业正常经营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越是在困难时期,越要坚定信心、增进团结,携手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和活力。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大多数国家面临的难题。单立坡表示,发展不确定、信息不对称、规模不经济是中小微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主要原因。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疫情发生以来研究出台各项惠企政策,多措并举持续加强对小微企业的定向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得到持续优化。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马彬介绍,截至2021年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近50万亿元,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1万亿元,同比增速近25%,有贷款余额的企业户数3358.1万户,同比增加近785万户。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同比增速32.6%。
今年5月31日,国务院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包括6个方面33项措施,鼓励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受疫情影响的个人住房与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支持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质押等融资,明确提出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将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的资金支持比例由1%提高到2%。将商业汇票承兑期限由1年缩短至6个月,加大再贴现支持力度等。
实现“精准滴灌”
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因为以前的水量不够,不解渴,所以需要“大水漫灌”的政策,现在在保证资金量的同时更需要“精准滴灌”,通过这些精准的融资政策,让资金能够直达到小微企业里去。
单立坡从创新金融货币政策,提升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普惠性和精准性;完善融资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增信降费分险;拓宽多元资本市场渠道,满足中小企业全周期发展需求;发挥金融科技作用,深入挖掘企业自身价值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国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政策体系,并介绍了中心在产融对接、科技金融、直接融资服务、提升融资能力等方面,积极创新探索中小企业融资政策落地落实,有效帮助中小企业提升融资可得性和便利度的实践做法。
在为中小企业纾困国际合作方面,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张翼介绍,交流中心与开发署一直关注和致力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特别是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开展了一系列长期合作。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交流中心与开发署合作,开创性地引入并开展了小额信贷、创新、实验示范项目,促进小额信贷在中国的商业化形成和推广。
2005年又合作引入了普惠金融体系的政策理念,推动普惠金融成为中国金融政策的重要目标。2018年积极开展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力及投融资的创新,设立中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力融资研究与促进项目,将服务农村小微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及农户普惠金融纳入可持续发展目标融资这个更大的叙事框架,并赋予了它包括对性格平等、环境影响的考量等更加丰富的含义。
今年,结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和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交流中心与开发署合作启动可持续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项目,探索利用数字金融手段促进农村供应链金融创新,助力产业振兴,支持农村小微企业、合作社和农户的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