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各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发展迅速稳健。
近年来,全国各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发展迅速稳健。据海关总署统计:2021年,全国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值5.9万亿元,同比增长23.8%,较同期全国外贸进出口21.4%的增幅高出2.4个百分点,占同期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15.1%,对中国外贸的贡献度已经达到16.5%。综合保税区已经成为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促进双循环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从2022年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综合保税区管理办法》开始正式实施。这将为国内综合保税区的发展带来新的政策机遇和政策红利。据悉,目前国内已经有近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多个城市正在规划、申请、建设综合保税区。
“作为开放型经济发展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综合保税区是我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引领新兴业态发展、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口岸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曹增东表示。
据海关总署统计,目前国内综合保税区数量已经达到156个,占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数量比例的92.9%。
中国贸促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海关和贸易便利化委员会副主席、中海国际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秦阳认为,综合保税区在促进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方面潜力巨大。
秦阳以内陆地区的四川省为例,介绍了综保区为其开放发展所做的贡献。2021年四川省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值6189.2亿元,占同期全省外贸进出口值的65.1%,以不到全省十万分之三的面积,创造了全省近三分之二的进出口。其中,成立于2010年的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已经实现了两个全国第一:一是已经连续四年排名全国综合保税区进出口第一位,二是连续两年在海关总署发展绩效评估中位列全国综合保税区第一位。
同样的奇迹还发生在河南。新郑综合保税区以仅仅5平方公里的面积成功推动16.7万平方公里的河南省外贸翻倍高速增长:新郑综保区进出口值已经从2011年的不到47亿元跃升到2021年的4700亿元,实现了“十年连增”和“百倍翻番”,约占全省外贸进出口的六成。
“可以说,两个领先综合保税区的发展,强有力地支撑了内陆地区两个大省外贸进出口的半壁江山,功不可没。也为国内其他内陆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样板。”秦阳说。
目前,各地政府普遍认识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海关集中监管场所对推动地方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申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热情非常高、投入非常大、进展非常快。例如,广东、河南、湖北、福建等多个省份均有多个城市正在申请、建设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秘书长段小红分析说,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建工作存在周期长、投资大、难度高、政策性和技术性强、属于国务院事权审批严格、验收后有绩效考核和退出机制等特点,相关政府部门和开发建设企业普遍面临诸多困难、问题和挑战,有的甚至已经出现建设完成后长期无法通过审批验收造成资源浪费、封关运营后进出口业绩平平不能达到年度绩效考核要求面临退出、前期规划选址不当导致后期招商引资不佳等情况。
鉴于这种情况,中国口岸协会、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等机构和中海国际咨询有限公司、东方口岸科技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在2021年底正式成立了“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建服务战略合作联盟”。秦阳介绍说,此项服务可以充分发挥成员机构、成员企业多年来积累的经验、专长和资源,为地方政府、建设开发企业提供全程优质咨询服务,主要目的是帮助地方政府和开发建设企业节约申建成本、提高申建效率。
例如,联盟企业东方口岸科技有限公司可为推进口岸跨境贸易便利化提供全面技术支持。该公司总经理陈志林介绍说:“多年来我们为沈阳、拉萨、南昌、九江、北京等地数十个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提供海关信息化解决方案,不仅为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也为园区后期优化管理、改善服务提供了高效技术手段。”
实践证明,这种需求导向的申建全流程服务可以帮助地方政府和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开发企业实现10%至15%的成本节约和20%左右的时间节约。
据台湾《旺报》11月18日报道,据陆媒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17日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
近年来,全国各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发展迅速稳健。据海关总署统计:2021年,全国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值5.9万亿元,同比增长23.8%,较同期全国外贸进出口21.4%的增幅高出2.4个百分点,占同期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15.1%,对中国外贸的贡献度已经达到16.5%。综合保税区已经成为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促进双循环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从2022年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综合保税区管理办法》开始正式实施。这将为国内综合保税区的发展带来新的政策机遇和政策红利。据悉,目前国内已经有近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多个城市正在规划、申请、建设综合保税区。
“作为开放型经济发展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综合保税区是我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引领新兴业态发展、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口岸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曹增东表示。
据海关总署统计,目前国内综合保税区数量已经达到156个,占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数量比例的92.9%。
中国贸促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海关和贸易便利化委员会副主席、中海国际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秦阳认为,综合保税区在促进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方面潜力巨大。
秦阳以内陆地区的四川省为例,介绍了综保区为其开放发展所做的贡献。2021年四川省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值6189.2亿元,占同期全省外贸进出口值的65.1%,以不到全省十万分之三的面积,创造了全省近三分之二的进出口。其中,成立于2010年的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已经实现了两个全国第一:一是已经连续四年排名全国综合保税区进出口第一位,二是连续两年在海关总署发展绩效评估中位列全国综合保税区第一位。
同样的奇迹还发生在河南。新郑综合保税区以仅仅5平方公里的面积成功推动16.7万平方公里的河南省外贸翻倍高速增长:新郑综保区进出口值已经从2011年的不到47亿元跃升到2021年的4700亿元,实现了“十年连增”和“百倍翻番”,约占全省外贸进出口的六成。
“可以说,两个领先综合保税区的发展,强有力地支撑了内陆地区两个大省外贸进出口的半壁江山,功不可没。也为国内其他内陆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样板。”秦阳说。
目前,各地政府普遍认识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海关集中监管场所对推动地方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申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热情非常高、投入非常大、进展非常快。例如,广东、河南、湖北、福建等多个省份均有多个城市正在申请、建设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秘书长段小红分析说,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建工作存在周期长、投资大、难度高、政策性和技术性强、属于国务院事权审批严格、验收后有绩效考核和退出机制等特点,相关政府部门和开发建设企业普遍面临诸多困难、问题和挑战,有的甚至已经出现建设完成后长期无法通过审批验收造成资源浪费、封关运营后进出口业绩平平不能达到年度绩效考核要求面临退出、前期规划选址不当导致后期招商引资不佳等情况。
鉴于这种情况,中国口岸协会、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等机构和中海国际咨询有限公司、东方口岸科技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在2021年底正式成立了“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建服务战略合作联盟”。秦阳介绍说,此项服务可以充分发挥成员机构、成员企业多年来积累的经验、专长和资源,为地方政府、建设开发企业提供全程优质咨询服务,主要目的是帮助地方政府和开发建设企业节约申建成本、提高申建效率。
例如,联盟企业东方口岸科技有限公司可为推进口岸跨境贸易便利化提供全面技术支持。该公司总经理陈志林介绍说:“多年来我们为沈阳、拉萨、南昌、九江、北京等地数十个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提供海关信息化解决方案,不仅为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也为园区后期优化管理、改善服务提供了高效技术手段。”
实践证明,这种需求导向的申建全流程服务可以帮助地方政府和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开发企业实现10%至15%的成本节约和20%左右的时间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