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21,中国经济迈出了“十四五”时期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这一步迈得准迈得稳,迈出了新气象,迈出了新成效。
回望2021,中国经济迈出了“十四五”时期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这一步迈得准迈得稳,迈出了新气象,迈出了新成效。最近召开的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我国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记者用“稳、准、优”三个关键词,试图勾勒2021中国经济的印象,不难发现,税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中国经济迈出稳健而坚实的步伐。
今年也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第一个百年目标如期实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一年,中国人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这一年,慎终如始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82313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特别是进入2021年后全国疫情呈现多点散发态势,又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情况复杂多变,能够让GDP重回正轨,稳定增长,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可见一斑。
这一年,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行稳致远。国内消费的韧性显现,1月~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554亿元,同比增长13.7%,两年平均增长4.0%;网上零售保持活跃,全国网上零售额118749亿元,同比增长15.4%。投资稳健前行,高技术产业受青睐,1月~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两年平均增长3.9%;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6%,两年平均增长14.2%。外贸量稳质升,贸易结构持续优化,1月~11月,我国进出口总额35.4万亿元,同比增长22.0%,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保持在60%左右,民营企业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8.5%,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总结2021年我国经济发展亮点的署名文章中提到,2021年“我国经济恢复取得明显成效,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持续彰显”。
经济恢复“爬坡过坎”,财税政策充当了背后“推一把”的角色。9101亿元,这是国家税务总局统计的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减税降费总数,超过了年初预计的全年减税降费规模,为广大市场主体发展添了信心、增了动力。今年的减税降费,有着不同于往年的意义。在2020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降低3.9%的背景下,政府扎紧腰带过“紧日子”,大幅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坚持延续、新增各类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魄力与决心。
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3961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均超过3%。
“今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对经济恢复的支持力度有增无减,有效有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说。
这一年,与“民生”这件大事息息相关的粮食安全以及就业水平,都稳定在合理区间,为长期向好的经济形势提供稳定预期。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2021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为保障粮食安全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0%,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民以食为天”,端牢自身的“饭碗”,能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为保持经济持续复苏、社会大局稳定奠定基础。
保障粮食安全,守护好百姓的“米袋子”,财税政策一直在发力。今年汛期,河南、河北、山西等地遭遇暴雨洪涝灾害,农作物生产遭受较大损失。7月30日,财政部下达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6亿元,用于支持受灾地区做好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开展农作物改种补种,购买恢复农业生产所需物资,修复水毁水利工程设施等相关工作。
不少粮食生产企业也收到了税收优惠政策发来的“大红包”。今年以来,河南开粮集团通过“优质粮食订单种植”形式,按照小麦的品种,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05元至0.1元的价格,收购优质小麦达2.5万吨,推广种植优质强筋小麦4万亩。“我们敢给出这样的收购价,跟各项税收减免分不开。”开粮集团董事长扶伟说。
据开粮集团财务经理房国华介绍,今年粮食收购全程免收增值税,从年初到现在集团共减免了364万元,建仓库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前三季度减免了近84万元,印花税也减免了17万元。
就业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城镇新增就业持续扩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33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月,青年人失业率已连续3个月下降,青年人就业状况逐步改善,大学生就业入职逐步增加;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基本稳定,脱贫劳动力务工总量持续增加,9月底达到3103万人,超过去年规模。
减税降费激活市场主体发展动能,从做大市场蛋糕的角度助力稳就业。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新办涉税市场主体提供就业岗位3141.6万个(包括新增就业和既有就业人员转岗),较2020年同期增长25.1%。其中,新办企业提供就业岗位2210.7万个,新办个体工商户提供就业岗位641.3万个,分别同比增长25.2%和21.6%。
12月8日~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2021年的经济形势为来年稳扎稳打奠定了良好基础。
面对新的经济下行压力,今年以来,国家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滴灌”,让资金真正用到刀刃上。
今年是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探索实施的第二年。据财政部直达资金监控系统统计,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2.8万亿元直达资金中,中央财政已下达2.723万亿元,下达比例达到97.3%。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财政直达资金重点用于基层“三保”和惠企利民。据不完全统计,用于养老、就业、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住房等基本民生方面的支出占比达到72.4%,加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相关惠企资金支出3967亿元,惠及各类市场主体约85.5万家,支持实体企业发展。
从今年的税收政策趋势中,也可以看到国家对市场主体,特别是实体企业、小微企业的大力帮扶。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2019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面向小微企业的税费优惠政策,可以说政策力度在不断加码,政策效应也逐步显现。”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司长蔡自力表示。
近年来,一系列面向小微企业的税费优惠政策力度不断加码: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在2019年从月销售额3万元提高到1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提高到15万元;在2019年将小型微利企业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所得税的基础上,今年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1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实际税率只有2.5%。
今年国家扩大制造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适用范围,推动降低部分工业原材料的进口关税,进一步为制造业企业减税降费。调查显示,七成以上制造业企业认为当前税费负担适度,政策获得感明显。
江苏俊知技术有限公司多年来扎根通信传输行业,专注研发通信领域核心技术,先后获得“中国通信设备技术供应商十强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荣誉称号,是通信传输行业的龙头企业。2020年以来,受贸易摩擦以及疫情的影响,国内市场供大于求、产品毛利润不断下降等问题逐步显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积累的留抵税额,逐渐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一大负担。
得知可以按照先进制造业办理留抵退税,公司的财务负责人朱达明非常激动:“新政施行后,企业符合新规定的先进制造业条件,没有了退还留抵税额60%的比例限制,先后共计退税2000多万元,为企业的资金链与生产经营注入新动能。这政策送得及时!”
进入第三季度,经济运行中出现了新情况、新挑战:受疫情多点散发、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用工等综合成本上升等诸多因素影响,处于中下游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加大。国家及时出台了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实施阶段性税收缓缴等措施,为确保政策及时有效落地,各地税务部门从精简操作、精准辅导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北京中科日升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集钻井、完井工程、医药领域的研发、销售,钻井液用改性淀粉加工制造为一体的科技型生产制造公司。公司财务负责人周文青介绍了今年公司经营受到的影响:“一方面打井订单减少,另一方面化工及淀粉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产品利润降低,甚至成本倒挂。”该公司2021年1月~11月产值比去年同期减少20%。
“国家出台制造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升至100%及中小微制造业企业延缓缴纳2021年第四季度部分税费的政策,很大程度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经财务测算今年第四季度能缓缴税款50多万元,我们将用来投入水基钻井泥浆废弃物处理技术研发项目。”周文青说。
对煤电和供热企业实施“减、退、缓”税措施,截至11月30日,全国为4800多户煤电和供热企业累计办理“减、退、缓”税215.1亿元。国家税务总局还联合银保监会和金融机构持续开展“税银互动”,前三季度,各地小微企业通过“税银互动”获得贷款465.6万笔,贷款金额11979.6亿元,在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好实效。政策有的放矢,效果精准到位,反映的是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祝融号”畅游火星,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羲和号”成功入轨,开启探测太阳的奥秘之旅;筑梦天宫,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接续冲天……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增强。我国在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的位次提升至第12位,实现了自2013年以来连续九连升。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额接近2800亿元,其中出口额增长迅速,增幅超过27%。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的价值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重视创新、关注研发,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注脚。企业研发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今年1月1日起,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这一制度性安排,是今年结构性减税中力度最大的一项政策,预计可在去年减税超过3600亿元基础上,今年再为企业新增减税800亿元。
今年9月,优惠政策再升级,制造业企业10月预缴申报第三季度(按季预缴)或9月(按月预缴)企业所得税时,可以自主选择就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享受加计扣除优惠政策。
浙江洁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已经收到了减税“大礼包”。据了解,该企业在10月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过程中,提前减免企业所得税约710万元。
“今年前三季度,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达到了4700余万元。”位于山东省临邑县的山东安弘制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冯宪东说,“今年以来,受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的影响,公司资金周转存在一定困难。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不断加码,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坚定了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的决心。”
据了解,截至第三季度,山东省企业所得税预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2.6万余户,加计扣除额886.4亿元,其中制造业企业1.7万户,加计扣除额758.7亿元。
202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1年经济重点工作部署,其中包括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今年10月底,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全社会节能降碳、绿色转型的工作正有序推进。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今年1月~10月,环境保护税收入为200亿元,同比下降1.6%。相比受疫情冲击的2020年,环保税能够在今年经济恢复的大背景下“掉头向下”,实则反映出绿色转型开始显现效果,企业在绿色税制激励下用实际行动选择治污减排。
山西作为传统能源大省,一直面临绿色转型压力,但当地企业在环保税“严征”和“减免”的双向作用下,纷纷跳出舒适区,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位于山西省柳林县的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1月~10月缴纳环保税202万元,2021年同期只缴纳环保税37万元,同比下降81.7%。该公司董事长梁椿豪说:“环保税的施行,让公司下定决心升级改造,减少环境污染。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升级环保设备,采用更高环保标准生产,建立生产和环境良性共生关系。”据了解,今年1月~10月,山西省共入库环境保护税11.32亿元,同比减少7.87%。
2021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202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提出重点工作;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开始施行;8月,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积极贡献税务力量的通知》,对税务系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出明确要求。
黔西文丽蜡染刺绣有限公司位于贵州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该公司生产的苗族刺绣、蜡染、服装服饰及各类手工艺品深受消费者欢迎。“我们的生产车间招聘了30个苗族绣娘,既能发展产业,又能解决农村群众就业。”据文丽蜡染公司负责人杨文丽介绍,苗绣产品生产周期长、成本高,好在税收优惠帮他们减轻了部分负担,预计今年能享受各项税费减免5万元。
今年以来,贵州省税务部门帮助939户涉农企业通过“税银互动”项目贷款3.7亿元,5700余名税务干部持续对2.5万多户脱贫户实施包保帮扶,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税务力量。
科技更加自立自强,美丽中国换上绿色新妆,广袤的乡村传唱着共同富裕的歌谣。回望2021,我国经济迈出了“十四五”时期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这一步迈得准迈得稳,迈出了新气象,迈出了新成效。
(参加采写的还有:郑文哲 鄂玲 魏子珣)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2年2月18日(星期五)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赵辰昕,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负责人陶青、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符金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失业保险司司长桂桢、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负责人戴诗友介绍…
回望2021,中国经济迈出了“十四五”时期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这一步迈得准迈得稳,迈出了新气象,迈出了新成效。最近召开的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我国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记者用“稳、准、优”三个关键词,试图勾勒2021中国经济的印象,不难发现,税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中国经济迈出稳健而坚实的步伐。
今年也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第一个百年目标如期实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一年,中国人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这一年,慎终如始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82313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特别是进入2021年后全国疫情呈现多点散发态势,又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情况复杂多变,能够让GDP重回正轨,稳定增长,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可见一斑。
这一年,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行稳致远。国内消费的韧性显现,1月~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554亿元,同比增长13.7%,两年平均增长4.0%;网上零售保持活跃,全国网上零售额118749亿元,同比增长15.4%。投资稳健前行,高技术产业受青睐,1月~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两年平均增长3.9%;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6%,两年平均增长14.2%。外贸量稳质升,贸易结构持续优化,1月~11月,我国进出口总额35.4万亿元,同比增长22.0%,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保持在60%左右,民营企业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8.5%,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总结2021年我国经济发展亮点的署名文章中提到,2021年“我国经济恢复取得明显成效,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持续彰显”。
经济恢复“爬坡过坎”,财税政策充当了背后“推一把”的角色。9101亿元,这是国家税务总局统计的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减税降费总数,超过了年初预计的全年减税降费规模,为广大市场主体发展添了信心、增了动力。今年的减税降费,有着不同于往年的意义。在2020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降低3.9%的背景下,政府扎紧腰带过“紧日子”,大幅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坚持延续、新增各类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魄力与决心。
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3961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均超过3%。
“今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对经济恢复的支持力度有增无减,有效有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说。
这一年,与“民生”这件大事息息相关的粮食安全以及就业水平,都稳定在合理区间,为长期向好的经济形势提供稳定预期。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2021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为保障粮食安全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0%,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民以食为天”,端牢自身的“饭碗”,能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为保持经济持续复苏、社会大局稳定奠定基础。
保障粮食安全,守护好百姓的“米袋子”,财税政策一直在发力。今年汛期,河南、河北、山西等地遭遇暴雨洪涝灾害,农作物生产遭受较大损失。7月30日,财政部下达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6亿元,用于支持受灾地区做好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开展农作物改种补种,购买恢复农业生产所需物资,修复水毁水利工程设施等相关工作。
不少粮食生产企业也收到了税收优惠政策发来的“大红包”。今年以来,河南开粮集团通过“优质粮食订单种植”形式,按照小麦的品种,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05元至0.1元的价格,收购优质小麦达2.5万吨,推广种植优质强筋小麦4万亩。“我们敢给出这样的收购价,跟各项税收减免分不开。”开粮集团董事长扶伟说。
据开粮集团财务经理房国华介绍,今年粮食收购全程免收增值税,从年初到现在集团共减免了364万元,建仓库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前三季度减免了近84万元,印花税也减免了17万元。
就业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城镇新增就业持续扩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33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月,青年人失业率已连续3个月下降,青年人就业状况逐步改善,大学生就业入职逐步增加;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基本稳定,脱贫劳动力务工总量持续增加,9月底达到3103万人,超过去年规模。
减税降费激活市场主体发展动能,从做大市场蛋糕的角度助力稳就业。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新办涉税市场主体提供就业岗位3141.6万个(包括新增就业和既有就业人员转岗),较2020年同期增长25.1%。其中,新办企业提供就业岗位2210.7万个,新办个体工商户提供就业岗位641.3万个,分别同比增长25.2%和21.6%。
12月8日~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2021年的经济形势为来年稳扎稳打奠定了良好基础。
面对新的经济下行压力,今年以来,国家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滴灌”,让资金真正用到刀刃上。
今年是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探索实施的第二年。据财政部直达资金监控系统统计,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2.8万亿元直达资金中,中央财政已下达2.723万亿元,下达比例达到97.3%。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财政直达资金重点用于基层“三保”和惠企利民。据不完全统计,用于养老、就业、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住房等基本民生方面的支出占比达到72.4%,加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相关惠企资金支出3967亿元,惠及各类市场主体约85.5万家,支持实体企业发展。
从今年的税收政策趋势中,也可以看到国家对市场主体,特别是实体企业、小微企业的大力帮扶。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2019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面向小微企业的税费优惠政策,可以说政策力度在不断加码,政策效应也逐步显现。”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司长蔡自力表示。
近年来,一系列面向小微企业的税费优惠政策力度不断加码: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在2019年从月销售额3万元提高到1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提高到15万元;在2019年将小型微利企业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所得税的基础上,今年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1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实际税率只有2.5%。
今年国家扩大制造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适用范围,推动降低部分工业原材料的进口关税,进一步为制造业企业减税降费。调查显示,七成以上制造业企业认为当前税费负担适度,政策获得感明显。
江苏俊知技术有限公司多年来扎根通信传输行业,专注研发通信领域核心技术,先后获得“中国通信设备技术供应商十强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荣誉称号,是通信传输行业的龙头企业。2020年以来,受贸易摩擦以及疫情的影响,国内市场供大于求、产品毛利润不断下降等问题逐步显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积累的留抵税额,逐渐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一大负担。
得知可以按照先进制造业办理留抵退税,公司的财务负责人朱达明非常激动:“新政施行后,企业符合新规定的先进制造业条件,没有了退还留抵税额60%的比例限制,先后共计退税2000多万元,为企业的资金链与生产经营注入新动能。这政策送得及时!”
进入第三季度,经济运行中出现了新情况、新挑战:受疫情多点散发、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用工等综合成本上升等诸多因素影响,处于中下游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加大。国家及时出台了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实施阶段性税收缓缴等措施,为确保政策及时有效落地,各地税务部门从精简操作、精准辅导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北京中科日升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集钻井、完井工程、医药领域的研发、销售,钻井液用改性淀粉加工制造为一体的科技型生产制造公司。公司财务负责人周文青介绍了今年公司经营受到的影响:“一方面打井订单减少,另一方面化工及淀粉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产品利润降低,甚至成本倒挂。”该公司2021年1月~11月产值比去年同期减少20%。
“国家出台制造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升至100%及中小微制造业企业延缓缴纳2021年第四季度部分税费的政策,很大程度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经财务测算今年第四季度能缓缴税款50多万元,我们将用来投入水基钻井泥浆废弃物处理技术研发项目。”周文青说。
对煤电和供热企业实施“减、退、缓”税措施,截至11月30日,全国为4800多户煤电和供热企业累计办理“减、退、缓”税215.1亿元。国家税务总局还联合银保监会和金融机构持续开展“税银互动”,前三季度,各地小微企业通过“税银互动”获得贷款465.6万笔,贷款金额11979.6亿元,在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好实效。政策有的放矢,效果精准到位,反映的是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祝融号”畅游火星,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羲和号”成功入轨,开启探测太阳的奥秘之旅;筑梦天宫,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接续冲天……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增强。我国在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的位次提升至第12位,实现了自2013年以来连续九连升。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额接近2800亿元,其中出口额增长迅速,增幅超过27%。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的价值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重视创新、关注研发,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注脚。企业研发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今年1月1日起,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这一制度性安排,是今年结构性减税中力度最大的一项政策,预计可在去年减税超过3600亿元基础上,今年再为企业新增减税800亿元。
今年9月,优惠政策再升级,制造业企业10月预缴申报第三季度(按季预缴)或9月(按月预缴)企业所得税时,可以自主选择就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享受加计扣除优惠政策。
浙江洁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已经收到了减税“大礼包”。据了解,该企业在10月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过程中,提前减免企业所得税约710万元。
“今年前三季度,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达到了4700余万元。”位于山东省临邑县的山东安弘制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冯宪东说,“今年以来,受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的影响,公司资金周转存在一定困难。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不断加码,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坚定了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的决心。”
据了解,截至第三季度,山东省企业所得税预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2.6万余户,加计扣除额886.4亿元,其中制造业企业1.7万户,加计扣除额758.7亿元。
202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1年经济重点工作部署,其中包括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今年10月底,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全社会节能降碳、绿色转型的工作正有序推进。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今年1月~10月,环境保护税收入为200亿元,同比下降1.6%。相比受疫情冲击的2020年,环保税能够在今年经济恢复的大背景下“掉头向下”,实则反映出绿色转型开始显现效果,企业在绿色税制激励下用实际行动选择治污减排。
山西作为传统能源大省,一直面临绿色转型压力,但当地企业在环保税“严征”和“减免”的双向作用下,纷纷跳出舒适区,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位于山西省柳林县的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1月~10月缴纳环保税202万元,2021年同期只缴纳环保税37万元,同比下降81.7%。该公司董事长梁椿豪说:“环保税的施行,让公司下定决心升级改造,减少环境污染。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升级环保设备,采用更高环保标准生产,建立生产和环境良性共生关系。”据了解,今年1月~10月,山西省共入库环境保护税11.32亿元,同比减少7.87%。
2021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202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提出重点工作;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开始施行;8月,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积极贡献税务力量的通知》,对税务系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出明确要求。
黔西文丽蜡染刺绣有限公司位于贵州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该公司生产的苗族刺绣、蜡染、服装服饰及各类手工艺品深受消费者欢迎。“我们的生产车间招聘了30个苗族绣娘,既能发展产业,又能解决农村群众就业。”据文丽蜡染公司负责人杨文丽介绍,苗绣产品生产周期长、成本高,好在税收优惠帮他们减轻了部分负担,预计今年能享受各项税费减免5万元。
今年以来,贵州省税务部门帮助939户涉农企业通过“税银互动”项目贷款3.7亿元,5700余名税务干部持续对2.5万多户脱贫户实施包保帮扶,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税务力量。
科技更加自立自强,美丽中国换上绿色新妆,广袤的乡村传唱着共同富裕的歌谣。回望2021,我国经济迈出了“十四五”时期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这一步迈得准迈得稳,迈出了新气象,迈出了新成效。
(参加采写的还有:郑文哲 鄂玲 魏子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