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两新”政策跨年度顺畅过渡并接续实施,各部门需要做好政策措施的适度加力和提质增效。
确保“两新”政策跨年度顺畅过渡并接续实施,各部门需要做好政策措施的适度加力和提质增效。如在税务领域,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尤其在资源循环利用、节能环保产业等关键领域,对于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和项目,应严格审核其资格条件,以保障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2024年,着眼于我国高质量发展大局,国家作出了推进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重大决策部署,有关部门出台了多项配套措施为“两新”政策落地提供了坚实支撑。2024年“两新”政策在激发消费活力、拉动投资增长、促进产业升级、支撑绿色转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2025年国家决定进一步加大政策力度、扩大政策范围,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4年“两新”政策实施效果显著
“两新”一系列政策在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等诸多方面成效突出。在稳增长方面,“两新”政策有效扩大国内需求,推动了汽车、家电等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汽车报废和置换更新超过65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场渗透率持续攀升,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销售额大幅跃升。在促转型和惠民生方面,“两新”政策推动设备制造与消费品制造行业生产快速增长,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显示,家电以旧换新中,一级能效产品销售额占比超过90%,带动相关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多项税收优惠政策和征管创新措施确保了“两新”政策的有效实施。在税收政策方面,如2024年7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公告》,对企业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备及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投入给予一定比例的企业所得税抵免。在税收征管方面,“反向开票”备受瞩目。2024年4月,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有关事项的公告》,通过允许资源回收企业向出售废旧物品的自然人开具发票,解决了以往自然人作为销售方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代开发票的问题,既便利企业抵扣税款,降低经营成本与涉税风险,又促进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助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
2025年“两新”政策在扩大支持范围、优化实施机制、增加资金规模等方面持续发力。确保“两新”政策跨年度顺畅过渡并接续实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各地各部门需要做好政策措施的适度加力和提质增效。
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在以旧换新政策加码带动下,消费者换新热情高涨。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6.4%,其中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同比增长226.8%;随着手机、智能手表等数码产品纳入购新补贴范围,通讯器材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1.9%;建筑及装潢材料等与家居装修相关的商品销售也呈快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长15.5%。这不仅反映了消费者对新技术和智能家居产品的强烈需求,也显示了财税政策在促进消费、引导消费结构优化和推动产业升级方面的积极作用。后续应努力从财税政策和税收征管两方面持续延伸向好态势。
在财税政策方面,应结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相关领域的财政支持力度。如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规模,满足政策实施需要,在继续支持工业、用能设备、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物流、环境基础设施、教育、文旅、医疗、老旧电梯等设备更新基础上,将支持范围进一步扩展至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对于符合政策导向的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落实好现有税收优惠政策,并适当予以优化,切实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激发企业活力。同时,持续优化财政资金分配机制,推动资金向工作成效较好的地区和项目倾斜,并针对新兴消费领域,设立专项补贴资金,鼓励消费者购买新产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在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方面,应持续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确保政策红利真正惠及符合条件的企业和有需要的消费者。如对于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和项目,应严格审核其资格条件。在资源循环利用、节能环保产业等关键领域,尤其要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鼓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同时,强化对二手商品交易环节的监管,严堵税收漏洞,捍卫税收公平正义,保障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此外,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推动税务系统内部及其与财政、银行、海关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对税源、征管流程和纳税行为的实时动态监控,筑牢税收征管防线,并简化税收征管流程,提升办税效率,切实为企业减负。
借助“两新”政策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
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从绝对收入假说的理论视角出发,居民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核心因素,收入增减时,消费会相应增减;而随着收入增加,收入增量中用于消费的比重将逐渐降低,这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即中低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对更强。可他们面对诸如高端智能家电、先进数码产品、高品质旅游等高消费项目时,往往因价格因素望而却步。相对有限的收入水平,成为制约中低收入群体消费层级提升的关键因素,其边际消费倾向也难以得到充分展现。
笔者认为,应借助“两新”政策持续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一方面,提升财税政策针对性。增加收入是促进消费的关键。可进一步加大和提升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和精度,如精准向中低收入群体发放专项补贴,切实减轻他们的生活成本。在“两新”政策框架下,针对中低收入群体参与的消费品以旧换新项目,给予额外补贴,如购买节能家电可获一定比例的折扣,通过设定合理的折扣系数,促使消费意愿顺利转化为实际购买力,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也能避免过度补贴导致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全方位优化消费环境。依托“两新”政策的资金支持,加速推进城乡消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打造更多平价且不失品质的商业综合体、文化场馆,满足中低收入群体对高品质产品和服务消费的需求。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为信用良好的中低收入群体量身定制小额低息贷款方案,帮助其跨越高附加值商品的购买门槛,实现消费层级的提升。此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同样重要,可利用“两新”政策资金,帮助中低收入群体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劳动技能、匹配高薪资岗位,增加其绝对收入,从而形成增加收入与提升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白彦锋系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崔芮菡系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研究生)
根据相关税收政策规定,金融机构提供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可以享受利息收入减免增值税等税收优惠。但在实践中,一些金融机构为获减免税,将非农企业混同农户违规发放涉农贷款。
自2024年4月29日起,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向资源回收企业销售报废产品,符合条件的资源回收企业可以向出售者开具发票,这一由购买者向销售者开票的方式称为“反向开票”。
确保“两新”政策跨年度顺畅过渡并接续实施,各部门需要做好政策措施的适度加力和提质增效。如在税务领域,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尤其在资源循环利用、节能环保产业等关键领域,对于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和项目,应严格审核其资格条件,以保障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2024年,着眼于我国高质量发展大局,国家作出了推进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重大决策部署,有关部门出台了多项配套措施为“两新”政策落地提供了坚实支撑。2024年“两新”政策在激发消费活力、拉动投资增长、促进产业升级、支撑绿色转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2025年国家决定进一步加大政策力度、扩大政策范围,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4年“两新”政策实施效果显著
“两新”一系列政策在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等诸多方面成效突出。在稳增长方面,“两新”政策有效扩大国内需求,推动了汽车、家电等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汽车报废和置换更新超过65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场渗透率持续攀升,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销售额大幅跃升。在促转型和惠民生方面,“两新”政策推动设备制造与消费品制造行业生产快速增长,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显示,家电以旧换新中,一级能效产品销售额占比超过90%,带动相关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多项税收优惠政策和征管创新措施确保了“两新”政策的有效实施。在税收政策方面,如2024年7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公告》,对企业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备及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投入给予一定比例的企业所得税抵免。在税收征管方面,“反向开票”备受瞩目。2024年4月,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有关事项的公告》,通过允许资源回收企业向出售废旧物品的自然人开具发票,解决了以往自然人作为销售方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代开发票的问题,既便利企业抵扣税款,降低经营成本与涉税风险,又促进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助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
2025年“两新”政策在扩大支持范围、优化实施机制、增加资金规模等方面持续发力。确保“两新”政策跨年度顺畅过渡并接续实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各地各部门需要做好政策措施的适度加力和提质增效。
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在以旧换新政策加码带动下,消费者换新热情高涨。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6.4%,其中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同比增长226.8%;随着手机、智能手表等数码产品纳入购新补贴范围,通讯器材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1.9%;建筑及装潢材料等与家居装修相关的商品销售也呈快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长15.5%。这不仅反映了消费者对新技术和智能家居产品的强烈需求,也显示了财税政策在促进消费、引导消费结构优化和推动产业升级方面的积极作用。后续应努力从财税政策和税收征管两方面持续延伸向好态势。
在财税政策方面,应结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相关领域的财政支持力度。如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规模,满足政策实施需要,在继续支持工业、用能设备、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物流、环境基础设施、教育、文旅、医疗、老旧电梯等设备更新基础上,将支持范围进一步扩展至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对于符合政策导向的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落实好现有税收优惠政策,并适当予以优化,切实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激发企业活力。同时,持续优化财政资金分配机制,推动资金向工作成效较好的地区和项目倾斜,并针对新兴消费领域,设立专项补贴资金,鼓励消费者购买新产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在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方面,应持续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确保政策红利真正惠及符合条件的企业和有需要的消费者。如对于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和项目,应严格审核其资格条件。在资源循环利用、节能环保产业等关键领域,尤其要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鼓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同时,强化对二手商品交易环节的监管,严堵税收漏洞,捍卫税收公平正义,保障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此外,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推动税务系统内部及其与财政、银行、海关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对税源、征管流程和纳税行为的实时动态监控,筑牢税收征管防线,并简化税收征管流程,提升办税效率,切实为企业减负。
借助“两新”政策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
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从绝对收入假说的理论视角出发,居民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核心因素,收入增减时,消费会相应增减;而随着收入增加,收入增量中用于消费的比重将逐渐降低,这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即中低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对更强。可他们面对诸如高端智能家电、先进数码产品、高品质旅游等高消费项目时,往往因价格因素望而却步。相对有限的收入水平,成为制约中低收入群体消费层级提升的关键因素,其边际消费倾向也难以得到充分展现。
笔者认为,应借助“两新”政策持续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一方面,提升财税政策针对性。增加收入是促进消费的关键。可进一步加大和提升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和精度,如精准向中低收入群体发放专项补贴,切实减轻他们的生活成本。在“两新”政策框架下,针对中低收入群体参与的消费品以旧换新项目,给予额外补贴,如购买节能家电可获一定比例的折扣,通过设定合理的折扣系数,促使消费意愿顺利转化为实际购买力,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也能避免过度补贴导致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全方位优化消费环境。依托“两新”政策的资金支持,加速推进城乡消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打造更多平价且不失品质的商业综合体、文化场馆,满足中低收入群体对高品质产品和服务消费的需求。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为信用良好的中低收入群体量身定制小额低息贷款方案,帮助其跨越高附加值商品的购买门槛,实现消费层级的提升。此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同样重要,可利用“两新”政策资金,帮助中低收入群体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劳动技能、匹配高薪资岗位,增加其绝对收入,从而形成增加收入与提升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白彦锋系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崔芮菡系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