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通过延续优化创新实施税费优惠政策,让惠企资金直达快享,加大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力度,推动更多优惠“免申即享”等措施,财税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更加精准有力。
今年以来,通过延续优化创新实施税费优惠政策,让惠企资金直达快享,加大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力度,推动更多优惠“免申即享”等措施,财税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更加精准有力。当前,财税领域具体有哪些助企实招,接下来如何继续发力?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
多措并举助企纾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作用,推动涉企资金直达快享。近年来,我国建立并常态化实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推动惠企利民资金“一竿子插到底”,直达资金下达基层平均用时缩短至30天左右。
“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为企业开辟了快速获取资金的绿色通道,帮助缓解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同时,其意义并非仅限于资金层面,更在于发出‘支持民企发展’这一明确的政策信号,进一步稳定预期。”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政府预算研究中心主任王雍君表示。
各地依托资金直达机制,及时将中央直达资金和省级对应安排资金拨付基层。截至6月底,福建31项直达资金共765.38亿元,已全部下达基层,支出进度62.5%。其中,中央直达资金部分市县合并支出356.59亿元,占总支出的90.3%。通过支出重点向基层倾斜,有效保障基层财政运转和惠企利民政策落实。
上半年,山东落实财政直达资金1885亿元,支持实施1.9万个惠企利民项目,超过1.6万家企业和5328万人次受益。截至5月底,北京市直达资金惠及企业2917家次、居民74.99万人次。
王雍君建议,要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需要持续提升预算程序的健全性和效率,使预算程序更加紧凑高效。同时预算准备与执行应遵从“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确保民企资金预算和分配同国家战略重点和政府政策优先性保持一致。此外,要进一步确保国库资金调度机制的高效和透明度,确保相关资金调度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
各地也通过创新财金联动方式,进一步撬动更多资金投向中小企业。比如广西加力实施“桂惠贷”贴息政策,上半年已下达2023年财政贴息资金16亿元,撬动“桂惠贷”投放1557.01亿元、惠及经营主体8.43万户。黑龙江鼓励银行机构向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等经营主体发放担保贷款,截至5月26日,全省稳企稳岗基金担保贷款达207.74亿元,受益企业10662家。
截至6月30日,湖北省共有57家市县转贷机构、105家银行加入全省应急转贷纾困体系。全省应急转贷纾困业务累计完成2092笔,转贷续贷规模228.41亿元,为1748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转贷续贷服务,降低企业转贷续贷成本9.36亿元。
政府采购政策也是助力民企发展的重要抓手。北京给予中小微企业采购“优先”、预留“加额”、资金“快付”等政策优惠,上半年授予中小微企业合同占全市采购合同金额的八成,高于国家要求40个百分点。上半年,河南政府采购合同融资规模达30.47亿元、同比增长29.47%,惠及中小企业846家。
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在持续加强。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近期出台的《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明确,延长政府采购工程面向中小企业的预留份额提高至40%以上的政策期限至2023年年底。同时提出加快合同款支付进度、运用信用担保,为中小企业参与采购活动提供便利。
专家指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互为主体,民营企业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中90%以上是民营企业。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的财政政策有效落地,将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注入更多能量。
税费红利精准落地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了一系列延续优化创新实施的税费优惠政策,着力纾解企业困难。比如将符合条件行业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的政策,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降至1%,对月销售额10万元及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分别实施5%、10%增值税加计抵减等。
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上半年,税务部门不折不扣落实惠及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税费支持政策,包括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内的民营经济纳税人缴费人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7049亿元,占比76%,是政策惠及的主体。
“上半年,税务部门结合主题教育广泛开展调查研究,针对不少企业希望提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诉求,积极建议并推动新增7月份的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期,允许企业可提前享受上半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黄运介绍。
据统计,在7月份已提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的企业中,民营企业户数占比达94.3%,超过29万户,民营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占全部金额的76.6%,对缓解研究创新的资金压力、改善研发投入的政策预期具有积极作用。
“下一步,我们在落实好今年已出台的多项政策基础上,针对形势的变化,加强政策储备,积极谋划针对性强、务实管用的税费优惠政策,着力为经营主体纾困解难。”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魏岩表示。
税收大数据的有效应用也为更多企业解忧减负。上半年,税务部门进一步创新推出税务与金融部门“税银互动”举措,帮助全国小微企业通过“税银互动”获得银行贷款498万笔,贷款金额超1.45万亿元,同比增长41%,助力民营企业缓解融资难题。同时,聚焦产业链供应链不畅的困难企业发展诉求,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优势,运用全国纳税人供应链查询系统为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拓宽供需对接渠道,上半年帮助3670家企业实现购销金额105亿元。
“我们将强化督导推进落地,把税务部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作为税收重点工作督查督导的重要内容,督促指导各级税务部门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优化管理服务,抓好政策落地。”黄运表示,同时将依托税收大数据,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跟踪反映政策效应,推动有针对性的改进完善。
优化服务便利企业
“对于市场上数量庞大的中小微企业来说,他们的抗风险能力本身就弱于大企业,政策的可持续性、稳定性、便利性带来的正向预期无疑能够提振中小企业信心,保持市场稳定,减少市场风险。”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首席经济学家汤继强表示,复杂手续的简化也能够提高市场活跃度,推进营商环境持续改善,进一步推动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各地相继推出财政资金“无感化”兑付、优惠“免申即享”、便民办税等举措,让各类财税优惠政策直达快享。比如,安徽搭建“免申即享”平台,打通涉企系统、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与“皖企通”等多套系统之间的数据通道。今年3月1日“皖企通”平台上线运行以来,截至5月底,安徽已兑现“免申即享”政策318项,兑付财政资金24亿元,涉及项目7989个,惠及企业6869家。
便民办税也持续升级。今年上半年,国家税务总局已先后分四批推出了“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措施。为进一步改进提升办税缴费服务,特别是深入贯彻落实《意见》,国家税务总局重点围绕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新出台和优化一批办税缴费服务举措,作为今年“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的第五批措施,积极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比如,健全税费优惠政策“免申即享”机制,对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优惠等,加大自主申报、自行享受的落实力度,不断拓展范围。对“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等11项证明材料采用调阅复用措施,减少资料重复报送。持续优化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的申报预填服务,并在具备数据条件地区创新环境保护税纳税申报方式,探索智能预填办税业务,缩短填报时间。
同时,税务部门将持续推进完善税费服务诉求解决机制,更好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如常态化开展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小微企业走访座谈,系统梳理反映强烈的问题,积极研究务实管用的解决措施。进一步加强与工商联等部门的联动,积极面向民营企业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税费专业培训辅导,探索对不同类型民营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需要立竿见影的政策,也需要久久为功的落实。为了让《意见》能够更加充分激发企业潜力,推进市场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加强落实力度,完善政策落实保障机制,加强监管,防止加码,确保各项措施真真切切让企业受益。”汤继强说,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适时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帮扶更有力度、服务更有温度,打造公开透明、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今年以来,通过延续优化创新实施税费优惠政策,让惠企资金直达快享,加大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力度,推动更多优惠“免申即享”等措施,财税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更加精准有力。当前,财税领域具体有哪些助企实招,接下来如何继续发力?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
多措并举助企纾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作用,推动涉企资金直达快享。近年来,我国建立并常态化实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推动惠企利民资金“一竿子插到底”,直达资金下达基层平均用时缩短至30天左右。
“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为企业开辟了快速获取资金的绿色通道,帮助缓解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同时,其意义并非仅限于资金层面,更在于发出‘支持民企发展’这一明确的政策信号,进一步稳定预期。”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政府预算研究中心主任王雍君表示。
各地依托资金直达机制,及时将中央直达资金和省级对应安排资金拨付基层。截至6月底,福建31项直达资金共765.38亿元,已全部下达基层,支出进度62.5%。其中,中央直达资金部分市县合并支出356.59亿元,占总支出的90.3%。通过支出重点向基层倾斜,有效保障基层财政运转和惠企利民政策落实。
上半年,山东落实财政直达资金1885亿元,支持实施1.9万个惠企利民项目,超过1.6万家企业和5328万人次受益。截至5月底,北京市直达资金惠及企业2917家次、居民74.99万人次。
王雍君建议,要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需要持续提升预算程序的健全性和效率,使预算程序更加紧凑高效。同时预算准备与执行应遵从“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确保民企资金预算和分配同国家战略重点和政府政策优先性保持一致。此外,要进一步确保国库资金调度机制的高效和透明度,确保相关资金调度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
各地也通过创新财金联动方式,进一步撬动更多资金投向中小企业。比如广西加力实施“桂惠贷”贴息政策,上半年已下达2023年财政贴息资金16亿元,撬动“桂惠贷”投放1557.01亿元、惠及经营主体8.43万户。黑龙江鼓励银行机构向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等经营主体发放担保贷款,截至5月26日,全省稳企稳岗基金担保贷款达207.74亿元,受益企业10662家。
截至6月30日,湖北省共有57家市县转贷机构、105家银行加入全省应急转贷纾困体系。全省应急转贷纾困业务累计完成2092笔,转贷续贷规模228.41亿元,为1748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转贷续贷服务,降低企业转贷续贷成本9.36亿元。
政府采购政策也是助力民企发展的重要抓手。北京给予中小微企业采购“优先”、预留“加额”、资金“快付”等政策优惠,上半年授予中小微企业合同占全市采购合同金额的八成,高于国家要求40个百分点。上半年,河南政府采购合同融资规模达30.47亿元、同比增长29.47%,惠及中小企业846家。
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在持续加强。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近期出台的《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明确,延长政府采购工程面向中小企业的预留份额提高至40%以上的政策期限至2023年年底。同时提出加快合同款支付进度、运用信用担保,为中小企业参与采购活动提供便利。
专家指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互为主体,民营企业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中90%以上是民营企业。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的财政政策有效落地,将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注入更多能量。
税费红利精准落地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了一系列延续优化创新实施的税费优惠政策,着力纾解企业困难。比如将符合条件行业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的政策,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降至1%,对月销售额10万元及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分别实施5%、10%增值税加计抵减等。
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上半年,税务部门不折不扣落实惠及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税费支持政策,包括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内的民营经济纳税人缴费人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7049亿元,占比76%,是政策惠及的主体。
“上半年,税务部门结合主题教育广泛开展调查研究,针对不少企业希望提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诉求,积极建议并推动新增7月份的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期,允许企业可提前享受上半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黄运介绍。
据统计,在7月份已提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的企业中,民营企业户数占比达94.3%,超过29万户,民营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占全部金额的76.6%,对缓解研究创新的资金压力、改善研发投入的政策预期具有积极作用。
“下一步,我们在落实好今年已出台的多项政策基础上,针对形势的变化,加强政策储备,积极谋划针对性强、务实管用的税费优惠政策,着力为经营主体纾困解难。”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魏岩表示。
税收大数据的有效应用也为更多企业解忧减负。上半年,税务部门进一步创新推出税务与金融部门“税银互动”举措,帮助全国小微企业通过“税银互动”获得银行贷款498万笔,贷款金额超1.45万亿元,同比增长41%,助力民营企业缓解融资难题。同时,聚焦产业链供应链不畅的困难企业发展诉求,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优势,运用全国纳税人供应链查询系统为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拓宽供需对接渠道,上半年帮助3670家企业实现购销金额105亿元。
“我们将强化督导推进落地,把税务部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作为税收重点工作督查督导的重要内容,督促指导各级税务部门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优化管理服务,抓好政策落地。”黄运表示,同时将依托税收大数据,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跟踪反映政策效应,推动有针对性的改进完善。
优化服务便利企业
“对于市场上数量庞大的中小微企业来说,他们的抗风险能力本身就弱于大企业,政策的可持续性、稳定性、便利性带来的正向预期无疑能够提振中小企业信心,保持市场稳定,减少市场风险。”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首席经济学家汤继强表示,复杂手续的简化也能够提高市场活跃度,推进营商环境持续改善,进一步推动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各地相继推出财政资金“无感化”兑付、优惠“免申即享”、便民办税等举措,让各类财税优惠政策直达快享。比如,安徽搭建“免申即享”平台,打通涉企系统、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与“皖企通”等多套系统之间的数据通道。今年3月1日“皖企通”平台上线运行以来,截至5月底,安徽已兑现“免申即享”政策318项,兑付财政资金24亿元,涉及项目7989个,惠及企业6869家。
便民办税也持续升级。今年上半年,国家税务总局已先后分四批推出了“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措施。为进一步改进提升办税缴费服务,特别是深入贯彻落实《意见》,国家税务总局重点围绕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新出台和优化一批办税缴费服务举措,作为今年“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的第五批措施,积极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比如,健全税费优惠政策“免申即享”机制,对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优惠等,加大自主申报、自行享受的落实力度,不断拓展范围。对“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等11项证明材料采用调阅复用措施,减少资料重复报送。持续优化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的申报预填服务,并在具备数据条件地区创新环境保护税纳税申报方式,探索智能预填办税业务,缩短填报时间。
同时,税务部门将持续推进完善税费服务诉求解决机制,更好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如常态化开展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小微企业走访座谈,系统梳理反映强烈的问题,积极研究务实管用的解决措施。进一步加强与工商联等部门的联动,积极面向民营企业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税费专业培训辅导,探索对不同类型民营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需要立竿见影的政策,也需要久久为功的落实。为了让《意见》能够更加充分激发企业潜力,推进市场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加强落实力度,完善政策落实保障机制,加强监管,防止加码,确保各项措施真真切切让企业受益。”汤继强说,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适时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帮扶更有力度、服务更有温度,打造公开透明、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