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出上半年我国经济逐步摆脱疫情影响,总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取得这样的成绩十分不易,难能可贵。
“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出上半年我国经济逐步摆脱疫情影响,总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取得这样的成绩十分不易,难能可贵。”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刘丽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有关数据看,经济主要指标总体改善、新动能成长壮大、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经济运行整体呈现回升向好态势,有以下特点:一是经济增长整体回升。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比一季度加快1个百分点,也明显快于去年全年的3%增速。二是国内消费持续回暖。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比一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2%,明显高于去年。三是工业生产稳步恢复。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比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5%,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快2.7个百分点,反映出工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等。
“我们要看到,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全球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对我国发展带来诸多影响;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风险挑战,经济持续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但更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特点没有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也没有变,相信随着推动经济整体好转的积极因素不断累积增多,经济将稳步恢复,发展质量将继续提升。”刘丽坚如是说。
谈及二季度税务亮点时,刘丽坚表示,今年以来,税务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依法依规征税收费,不折不扣落实落细税费优惠政策,坚决不收“过头税费”,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财力保障。围绕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税费政策体系,对现行税费优惠政策进行全面梳理,主动提出延续或优化建议,并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等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开展政策研究,推动出台有关税费支持政策。比如,进一步优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自2023年起,允许企业在7月份预缴申报时就上半年发生的研发费用享受加计扣除政策,提早兑现政策红利,更大力度激发企业科创活力。
刘丽坚表示,我们把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既加力政策解读辅导、精准送政策上门,又简化办理、让政策享受提速,还主动征集问题、关注诉求,积极提升响应质效,有力保障税费政策落准落稳、落地见效。及时升级改进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优化电子税务局功能,提供更多自动计算减免税额、自动预填申报、自动提醒办理事项等服务,让享受政策更便捷、更省心。特别是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连续第十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分4批推出81项便利纳税人缴费人的措施,联合全国工商联第三年开展“春雨润苗”专项行动,推出12项措施,不断改进办税缴费服务。拓展非接触事项范围,目前已实现96%的税费事项、99%的纳税申报可网上办理,全国社保缴费“网上办”“掌上办”业务量占比达95%以上。持续优化完善税费服务诉求解决机制,确保各类诉求快响应、快办理。
面对今年实体经济面临的困难,刘丽坚表示,助力实体经济纾困解难也是今年税收工作亮点之一。我们聚焦纳税人缴费人急难愁盼问题,为经营主体解难题,促发展。比如,持续深化“补链助企”,在尊重企业意愿前提下,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作用,为困难企业牵线搭桥,助力供需双方对接。上半年,帮助3670户企业有效实现购销,金额105亿元。再如,在全国范围上线推广跨省异地电子缴税,打破空间上的限制,纳税人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跨省异地缴税,办理速度更快、体验更优、资金更加安全。上半年,全国共办理跨省异地电子缴税超过27万笔。
展望下半年,刘丽坚表示,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基础仍不稳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需加力。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为此,刘丽坚建议:一是持续发力扩大国内消费。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大宗消费稳步恢复和扩大,支持促进汽车、电子产品消费,推动服务消费继续较快增长,持续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二是想方设法提振民营企业信心。一方面,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破除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法律法规障碍和隐性壁垒,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定企业家预期,激发民营经营主体活力。另一方面,大力拓展有效投资空间,健全民间投资项目要素保障机制,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鼓励民间投资。三是多措并举稳定居民就业。当前,就业的总量压力和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要强化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稳定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出上半年我国经济逐步摆脱疫情影响,总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取得这样的成绩十分不易,难能可贵。”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刘丽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有关数据看,经济主要指标总体改善、新动能成长壮大、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经济运行整体呈现回升向好态势,有以下特点:一是经济增长整体回升。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比一季度加快1个百分点,也明显快于去年全年的3%增速。二是国内消费持续回暖。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比一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2%,明显高于去年。三是工业生产稳步恢复。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比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5%,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快2.7个百分点,反映出工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等。
“我们要看到,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全球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对我国发展带来诸多影响;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风险挑战,经济持续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但更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特点没有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也没有变,相信随着推动经济整体好转的积极因素不断累积增多,经济将稳步恢复,发展质量将继续提升。”刘丽坚如是说。
谈及二季度税务亮点时,刘丽坚表示,今年以来,税务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依法依规征税收费,不折不扣落实落细税费优惠政策,坚决不收“过头税费”,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财力保障。围绕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税费政策体系,对现行税费优惠政策进行全面梳理,主动提出延续或优化建议,并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等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开展政策研究,推动出台有关税费支持政策。比如,进一步优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自2023年起,允许企业在7月份预缴申报时就上半年发生的研发费用享受加计扣除政策,提早兑现政策红利,更大力度激发企业科创活力。
刘丽坚表示,我们把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既加力政策解读辅导、精准送政策上门,又简化办理、让政策享受提速,还主动征集问题、关注诉求,积极提升响应质效,有力保障税费政策落准落稳、落地见效。及时升级改进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优化电子税务局功能,提供更多自动计算减免税额、自动预填申报、自动提醒办理事项等服务,让享受政策更便捷、更省心。特别是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连续第十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分4批推出81项便利纳税人缴费人的措施,联合全国工商联第三年开展“春雨润苗”专项行动,推出12项措施,不断改进办税缴费服务。拓展非接触事项范围,目前已实现96%的税费事项、99%的纳税申报可网上办理,全国社保缴费“网上办”“掌上办”业务量占比达95%以上。持续优化完善税费服务诉求解决机制,确保各类诉求快响应、快办理。
面对今年实体经济面临的困难,刘丽坚表示,助力实体经济纾困解难也是今年税收工作亮点之一。我们聚焦纳税人缴费人急难愁盼问题,为经营主体解难题,促发展。比如,持续深化“补链助企”,在尊重企业意愿前提下,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作用,为困难企业牵线搭桥,助力供需双方对接。上半年,帮助3670户企业有效实现购销,金额105亿元。再如,在全国范围上线推广跨省异地电子缴税,打破空间上的限制,纳税人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跨省异地缴税,办理速度更快、体验更优、资金更加安全。上半年,全国共办理跨省异地电子缴税超过27万笔。
展望下半年,刘丽坚表示,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基础仍不稳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需加力。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为此,刘丽坚建议:一是持续发力扩大国内消费。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大宗消费稳步恢复和扩大,支持促进汽车、电子产品消费,推动服务消费继续较快增长,持续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二是想方设法提振民营企业信心。一方面,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破除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法律法规障碍和隐性壁垒,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定企业家预期,激发民营经营主体活力。另一方面,大力拓展有效投资空间,健全民间投资项目要素保障机制,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鼓励民间投资。三是多措并举稳定居民就业。当前,就业的总量压力和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要强化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稳定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