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而言,以此为契机进行税务管理数字化转型,成为走向未来的“必修课”。
刚刚过去的2021年,与企业税务管理数字化相关的“大事件”频频发生: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加快推进智慧税务建设;税务部门进一步推进发票电子化改革;金税四期建设持续推进……“以数治税”时代正扑面而来。
对企业而言,以此为契机进行税务管理数字化转型,成为走向未来的“必修课”。
作为企业税务管理数字化转型方面的专家,谈起刚过去的2021年,德勤中国税务管理咨询合伙人陈振铭和金蝶中国财税解决方案部总经理张鄂豫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工作比以前更忙了。”
过去一年里,找他们咨询的企业数量快速增长。“一整天都在接听客户的咨询电话,隔三差五要出差去项目现场,帮助客户建系统,是2021年的常态。”张鄂豫笑着说,虽然难得清闲,但她充满了干劲儿,因为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企业税务管理数字化这一广阔市场的发展大幕,正徐徐拉开。
变化背后,既有外部因素的“倒逼”,也有企业税务管理数字化转型意愿的“觉醒”。
“不仅大企业普遍重视税务管理数字化建设,越来越多中小型企业也行动起来了。”陈振铭告诉记者,比如他曾帮助一家大型企业F集团建设发票管理系统,F集团上游供应商中有几家中小型企业,为了更方便地向F集团开具电子发票、满足其发票智能化管理需求,这些中小型企业也开始建设发票管理系统,以更好地融入F集团的供应链生态。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陈振铭分析,一方面,这是企业跟上税收征管智能化发展步伐、更好地防控涉税风险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从企业内部看,税务与生产、销售、供应链、财务等各方面工作息息相关,加强税务管理数字化建设,是构建企业完整“数字链”、提升整体数字化能力,助力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胜出的必然要求。
企业对税务管理数字化转型越发重视,这一趋势从本报2021年的相关报道中也可窥一斑。4月23日纳税服务专刊B1版刊发的文章《蓝图之下,企业有哪些“小目标”?》中,有这样一个数字——78.96%。600余位参与调查的企业财税负责人中,78.96%的受访者表示,会加快税务管理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内部信息化水平。
在具体实践上,2021年,企业税务管理数字化建设也有着自己鲜明的特征。
实践范围在拓宽,从以往的单一税种、单一功能建设,向“全球全税种管理”转变。张鄂豫告诉记者,以往许多企业进行税务管理数字化建设,主要是建设发票和增值税管理系统。而在2021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包括企业所得税、消费税、财产和行为税等在内的全税种管理系统建设。与此同时,随着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以及国际税收规则的重大调整和变革,不少企业愈发重视在系统中增加和完善国际税收、关联交易管理功能,以更好地防控国际税收方面的风险,保障企业海外业务的顺畅发展。
实践深度在加深,从原来的“票税管理”,向“业财票税资档”一体化管理转变,更深入地挖掘数字化的价值。张鄂豫注意到,随着2021年专票电子化改革推进,企业税务管理数字化建设迎来更大的契机。借助信息化系统与智能化工具,实现业务、财务、发票、税务、资金、电子档案一体化管理,让业务流程、财务核算、发票管理、资金管理、税务风险管控等高度融合,成为大势所趋。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税务管理数字化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纳税申报自动化、涉税管理成本降低等方面,还包括涉税风险的立体化、全方位预警与防控,以及对业务经营决策的智能化支持。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财务部长兰晓琴对此深有感触。她告诉记者,小天鹅公司此前已经在国家税务总局无锡市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的指导之下,全面梳理了563个生产经营流程,优化完善了178个税控关键节点,并将风险防范指标嵌入到税务信息化系统及业务流程中。在此基础上,2021年,小天鹅公司着重推进业务、财务、税务、资金等融合,在进一步梳理细化全税种纳税申报控制点的同时,强化涉税数据、风控指标结果等分析应用,不仅可以更清晰、更及时地掌握税负情况,而且能够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服务。
伴随着实践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企业对税务管理数字化建设的方案和路径,也有了更系统、更成熟的认识。
陈振铭告诉记者,以往提到税务管理数字化建设,许多企业都不知从何入手,甚至以为在市场上采购一些相关软件和系统产品就行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明白,税务管理数字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能仅考虑软件本身的功能,还要考虑涉税数据质量,税务处理标准化程度,税务系统与财务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等其他系统的衔接等一系列问题。还有一些企业进一步意识到,税务管理数字化建设也是企业的税务部门探索全新业务协作模式的企业策略工程,企业的税务部门需要通过自身的专业视角与情景建模能力,协助各业务部门及企业决策层深入了解财务韧性,助力提升企业盈利能力,长期创造业务合作价值。“这种转变表明,企业对税务管理数字化转型这一重要课题的内涵,有了更准确的理解,在具体的实施路径和方法上,也有了更理性的考量,能够同时涵盖税务业务以及深受税务因素影响的商业决策等不同层面。”陈振铭说。
2021年全国税务工作会议指出,2022年,要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推动智慧税务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未来已来,面对新形势,企业如何更好地进行税务管理数字化转型?
综合专家的观点看,企业在转型之路上,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既要关注顶层与基础,也要注重内部与外部,还要懂得“向前看”,预见那些暂时看不到的。
金蝶中国财税解决方案部总经理张鄂豫:税务管理数字化转型,并非简单地把数字化工具应用于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中,而是要用数字化思维及手段,彻底改变传统的税务管理方式。随着企业对税务管理数字化价值有了更多追求,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做好顶层设计和打牢基础工程变得尤为重要。
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来说,我认为企业首先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目标,然后再分解目标,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最终让税务数字化系统具备涉税业务自动处理能力、涉税风险实时防控能力、涉税数据价值充分挖掘能力、资源精准配置能力。
在设计方案时,企业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仅关注系统的建设,更要做好前端的基础工程,包括构建统一独立的税务管理组织,在全集团统一税务处理的标准、规则,建设完善而规范的涉税业务流程和风险内控制度,理顺业、财、税各环节贯通协调的机制与流程等。只有做好顶层设计,打牢基础工程,才能支撑企业进行更大程度的探索,才能在税务管理数字化转型道路上走得更远。
SK海力士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税务经理陈金霞:企业进行税务管理数字化转型,不能仅靠企业的税务部门“单打独斗”,而是需要企业的财务、生产、销售、采购等各部门紧密合作。与此同时,企业的管理层也不能“置身事外”——随着税收征管智能化进程加快,以往那种把税务管理作为企业“中后台”的架构与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了,这就需要管理层从企业总体治理的角度,深入考量税务管理战略、愿景是否与业务发展战略一致,税务管理的架构是否与企业其他管理架构相协调等,并基于此重塑税务管理职能。在企业管理层强有力的推动下,在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携手合作中,企业税务管理的“组织肌体”与“数字能力”才能实现相契合的变革升级,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赋能。
北京工商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郝琳琳:要更好地进行税务管理数字化转型,企业不仅应做好路径规划和方案实施,还应注重“内部协同”与“外部联动”。具体来说,在推动税务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内部各部门应做到数据共享条件下的协同管理,确保交易行为、合同签署、票据开具、记账抵税等各项活动均合法合规并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在管理流程上形成环环相扣、完整贯通的价值链、税收链和证据链,实现各项经营活动全流程闭环管理,系统性提升数字化背景下的合规能力。
海量数据才能创造“海量”的价值。企业自身的涉税数据毕竟有限,因而企业也应注重“外部联动”,积极参与税收大数据共享机制建设,主动进行高质量涉税数据申报,与税务机关共同努力打造规模大、类型多、价值高、颗粒度细的税收大数据,在助力税务机关实现“四精”的同时,更好地享受税务机关提供的税收大数据服务,从而让自身的税务数字化系统实现更大的价值创造。
德勤中国税务管理咨询合伙人陈振铭:税务管理数字化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企业需要有前瞻性思维,具备长远眼光,懂得未雨绸缪。
一方面,企业应当对政策端、监管端的变化趋势进行前瞻性考量,对税收征管智能化进程提前预判,这样在进行自身的税务数字化建设时,能够更好地把握先机。比如,税务机关开展发票电子化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几年前推进普通发票电子化,彼时就有企业进行了预判,认为未来也将开展专用发票电子化改革。于是该企业统筹考量电子普票与电子专票的应用场景,建设了发票管理系统,等到专票电子化改革开始推进时,该企业迅速上线了相关功能,更迅速、更顺畅地享受了专票电子化改革的便利。
另一方面,企业也应当对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考量,为持续升级税务数字化能力打基础、留空间。从税务管理数字化技术角度看,一些有前瞻性的大企业在进行系统建设时,会采用分布式的部署方式或者微服务的架构,以便将来在功能上可以更好地进行拓展;还有些企业会考虑系统的基础代码是否足够开放,提出低代码的需求,以便企业未来根据需要及时对系统功能进行更新。这些做法使得企业在税务数字化建设中能够更好地保持灵活性和应变性,从而行稳致远。
此外,尤其要提醒的是,企业的税务团队成员、税务管理者等,也需要有前瞻性思维、有危机意识,及时学习IT技术知识,跟上时代前进步伐。以前,税务与IT是两个几乎没有交集的领域,企业税务工作人员可能不懂IT技术,做IT工作的人也不懂税收业务和政策法规。但现在,可以清晰地看到,税务与IT两个领域的知识桥梁已经贯通,企业税务人员必须具备跨界的技能,掌握硬件、软件、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制定和实施企业税务管理数字化转型方案,也才能更好地运用系统而不是被系统淘汰。
实务中,一些大中型企业会向金融机构借入资金,提供给集团内下属公司使用,并打算享受统借统还免征增值税优惠。在此过程中,资金来源成为决定其能否顺畅享受免税优惠的关键因素之一,值得企业关注。
2021年11月2日,在RCEP签署近1年后,东盟秘书处通知,已有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等东盟六国及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4个非东盟成员国提交核准书,满足公约生效条件,RCEP于2022年1月1日生效。
最近有很多小伙伴咨询企业所得税各项费用扣除比例的问题,尤其是几项特殊行业的扣除比例总是容易出错。为此,小编精心整理了企业所得税12项费用税前扣除比例的相关知识点,我们共同来学习一下~
刚刚过去的2021年,与企业税务管理数字化相关的“大事件”频频发生: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加快推进智慧税务建设;税务部门进一步推进发票电子化改革;金税四期建设持续推进……“以数治税”时代正扑面而来。
对企业而言,以此为契机进行税务管理数字化转型,成为走向未来的“必修课”。
作为企业税务管理数字化转型方面的专家,谈起刚过去的2021年,德勤中国税务管理咨询合伙人陈振铭和金蝶中国财税解决方案部总经理张鄂豫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工作比以前更忙了。”
过去一年里,找他们咨询的企业数量快速增长。“一整天都在接听客户的咨询电话,隔三差五要出差去项目现场,帮助客户建系统,是2021年的常态。”张鄂豫笑着说,虽然难得清闲,但她充满了干劲儿,因为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企业税务管理数字化这一广阔市场的发展大幕,正徐徐拉开。
变化背后,既有外部因素的“倒逼”,也有企业税务管理数字化转型意愿的“觉醒”。
“不仅大企业普遍重视税务管理数字化建设,越来越多中小型企业也行动起来了。”陈振铭告诉记者,比如他曾帮助一家大型企业F集团建设发票管理系统,F集团上游供应商中有几家中小型企业,为了更方便地向F集团开具电子发票、满足其发票智能化管理需求,这些中小型企业也开始建设发票管理系统,以更好地融入F集团的供应链生态。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陈振铭分析,一方面,这是企业跟上税收征管智能化发展步伐、更好地防控涉税风险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从企业内部看,税务与生产、销售、供应链、财务等各方面工作息息相关,加强税务管理数字化建设,是构建企业完整“数字链”、提升整体数字化能力,助力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胜出的必然要求。
企业对税务管理数字化转型越发重视,这一趋势从本报2021年的相关报道中也可窥一斑。4月23日纳税服务专刊B1版刊发的文章《蓝图之下,企业有哪些“小目标”?》中,有这样一个数字——78.96%。600余位参与调查的企业财税负责人中,78.96%的受访者表示,会加快税务管理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内部信息化水平。
在具体实践上,2021年,企业税务管理数字化建设也有着自己鲜明的特征。
实践范围在拓宽,从以往的单一税种、单一功能建设,向“全球全税种管理”转变。张鄂豫告诉记者,以往许多企业进行税务管理数字化建设,主要是建设发票和增值税管理系统。而在2021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包括企业所得税、消费税、财产和行为税等在内的全税种管理系统建设。与此同时,随着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以及国际税收规则的重大调整和变革,不少企业愈发重视在系统中增加和完善国际税收、关联交易管理功能,以更好地防控国际税收方面的风险,保障企业海外业务的顺畅发展。
实践深度在加深,从原来的“票税管理”,向“业财票税资档”一体化管理转变,更深入地挖掘数字化的价值。张鄂豫注意到,随着2021年专票电子化改革推进,企业税务管理数字化建设迎来更大的契机。借助信息化系统与智能化工具,实现业务、财务、发票、税务、资金、电子档案一体化管理,让业务流程、财务核算、发票管理、资金管理、税务风险管控等高度融合,成为大势所趋。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税务管理数字化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纳税申报自动化、涉税管理成本降低等方面,还包括涉税风险的立体化、全方位预警与防控,以及对业务经营决策的智能化支持。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财务部长兰晓琴对此深有感触。她告诉记者,小天鹅公司此前已经在国家税务总局无锡市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的指导之下,全面梳理了563个生产经营流程,优化完善了178个税控关键节点,并将风险防范指标嵌入到税务信息化系统及业务流程中。在此基础上,2021年,小天鹅公司着重推进业务、财务、税务、资金等融合,在进一步梳理细化全税种纳税申报控制点的同时,强化涉税数据、风控指标结果等分析应用,不仅可以更清晰、更及时地掌握税负情况,而且能够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服务。
伴随着实践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企业对税务管理数字化建设的方案和路径,也有了更系统、更成熟的认识。
陈振铭告诉记者,以往提到税务管理数字化建设,许多企业都不知从何入手,甚至以为在市场上采购一些相关软件和系统产品就行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明白,税务管理数字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能仅考虑软件本身的功能,还要考虑涉税数据质量,税务处理标准化程度,税务系统与财务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等其他系统的衔接等一系列问题。还有一些企业进一步意识到,税务管理数字化建设也是企业的税务部门探索全新业务协作模式的企业策略工程,企业的税务部门需要通过自身的专业视角与情景建模能力,协助各业务部门及企业决策层深入了解财务韧性,助力提升企业盈利能力,长期创造业务合作价值。“这种转变表明,企业对税务管理数字化转型这一重要课题的内涵,有了更准确的理解,在具体的实施路径和方法上,也有了更理性的考量,能够同时涵盖税务业务以及深受税务因素影响的商业决策等不同层面。”陈振铭说。
2021年全国税务工作会议指出,2022年,要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推动智慧税务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未来已来,面对新形势,企业如何更好地进行税务管理数字化转型?
综合专家的观点看,企业在转型之路上,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既要关注顶层与基础,也要注重内部与外部,还要懂得“向前看”,预见那些暂时看不到的。
金蝶中国财税解决方案部总经理张鄂豫:税务管理数字化转型,并非简单地把数字化工具应用于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中,而是要用数字化思维及手段,彻底改变传统的税务管理方式。随着企业对税务管理数字化价值有了更多追求,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做好顶层设计和打牢基础工程变得尤为重要。
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来说,我认为企业首先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目标,然后再分解目标,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最终让税务数字化系统具备涉税业务自动处理能力、涉税风险实时防控能力、涉税数据价值充分挖掘能力、资源精准配置能力。
在设计方案时,企业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仅关注系统的建设,更要做好前端的基础工程,包括构建统一独立的税务管理组织,在全集团统一税务处理的标准、规则,建设完善而规范的涉税业务流程和风险内控制度,理顺业、财、税各环节贯通协调的机制与流程等。只有做好顶层设计,打牢基础工程,才能支撑企业进行更大程度的探索,才能在税务管理数字化转型道路上走得更远。
SK海力士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税务经理陈金霞:企业进行税务管理数字化转型,不能仅靠企业的税务部门“单打独斗”,而是需要企业的财务、生产、销售、采购等各部门紧密合作。与此同时,企业的管理层也不能“置身事外”——随着税收征管智能化进程加快,以往那种把税务管理作为企业“中后台”的架构与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了,这就需要管理层从企业总体治理的角度,深入考量税务管理战略、愿景是否与业务发展战略一致,税务管理的架构是否与企业其他管理架构相协调等,并基于此重塑税务管理职能。在企业管理层强有力的推动下,在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携手合作中,企业税务管理的“组织肌体”与“数字能力”才能实现相契合的变革升级,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赋能。
北京工商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郝琳琳:要更好地进行税务管理数字化转型,企业不仅应做好路径规划和方案实施,还应注重“内部协同”与“外部联动”。具体来说,在推动税务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内部各部门应做到数据共享条件下的协同管理,确保交易行为、合同签署、票据开具、记账抵税等各项活动均合法合规并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在管理流程上形成环环相扣、完整贯通的价值链、税收链和证据链,实现各项经营活动全流程闭环管理,系统性提升数字化背景下的合规能力。
海量数据才能创造“海量”的价值。企业自身的涉税数据毕竟有限,因而企业也应注重“外部联动”,积极参与税收大数据共享机制建设,主动进行高质量涉税数据申报,与税务机关共同努力打造规模大、类型多、价值高、颗粒度细的税收大数据,在助力税务机关实现“四精”的同时,更好地享受税务机关提供的税收大数据服务,从而让自身的税务数字化系统实现更大的价值创造。
德勤中国税务管理咨询合伙人陈振铭:税务管理数字化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企业需要有前瞻性思维,具备长远眼光,懂得未雨绸缪。
一方面,企业应当对政策端、监管端的变化趋势进行前瞻性考量,对税收征管智能化进程提前预判,这样在进行自身的税务数字化建设时,能够更好地把握先机。比如,税务机关开展发票电子化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几年前推进普通发票电子化,彼时就有企业进行了预判,认为未来也将开展专用发票电子化改革。于是该企业统筹考量电子普票与电子专票的应用场景,建设了发票管理系统,等到专票电子化改革开始推进时,该企业迅速上线了相关功能,更迅速、更顺畅地享受了专票电子化改革的便利。
另一方面,企业也应当对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考量,为持续升级税务数字化能力打基础、留空间。从税务管理数字化技术角度看,一些有前瞻性的大企业在进行系统建设时,会采用分布式的部署方式或者微服务的架构,以便将来在功能上可以更好地进行拓展;还有些企业会考虑系统的基础代码是否足够开放,提出低代码的需求,以便企业未来根据需要及时对系统功能进行更新。这些做法使得企业在税务数字化建设中能够更好地保持灵活性和应变性,从而行稳致远。
此外,尤其要提醒的是,企业的税务团队成员、税务管理者等,也需要有前瞻性思维、有危机意识,及时学习IT技术知识,跟上时代前进步伐。以前,税务与IT是两个几乎没有交集的领域,企业税务工作人员可能不懂IT技术,做IT工作的人也不懂税收业务和政策法规。但现在,可以清晰地看到,税务与IT两个领域的知识桥梁已经贯通,企业税务人员必须具备跨界的技能,掌握硬件、软件、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制定和实施企业税务管理数字化转型方案,也才能更好地运用系统而不是被系统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