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企业开始全面回顾涉税事项。因财税人员疏忽,未合规办理涉税事项,担心受到处罚,近期部分企业主动向笔者询问处理方法。
临近年底,企业开始全面回顾涉税事项。因财税人员疏忽,未合规办理涉税事项,担心受到处罚,近期部分企业主动向笔者询问处理方法。笔者梳理发现,这些企业大多为首次违规,如符合“首违不罚”条件,可以按照“首违不罚”的规定不予税务行政处罚。在此,需要提醒的是,必须符合“首违不罚”的条件才能适用。
A企业从事综合零售业务,2021年5月,A企业财务人员临时出差,没有交接好工作,导致企业未如期报送员工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资料。事后,A企业财务人员十分担心受到相关处罚,主动向税务机关咨询。
经了解,A企业以往年度纳税信用良好,近年来纳税信用等级连续保持在B级及以上,能够如实、按期申报缴纳税款并报送涉税资料,税法遵从度较高。此次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财务人员的工作疏忽,并非主观故意未按期报送员工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资料。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税务行政处罚“首违不罚”事项清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6号)规定,对于首次发生清单中所列事项且危害后果轻微,在税务机关发现前主动改正或者在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的期限内改正的,不予行政处罚。
经核实,A企业一直以来纳税记录良好,本次属于“首违”,其未按期报送员工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资料属于“扣缴义务人未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的期限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有关资料”,为清单内事项。与此同时,A企业本次行为危害后果轻微,其财务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并改正。因此,可以按照规定不予税务行政处罚。
实务中,一些企业担心在适用“首违不罚”后,会在税务机关留有违法记录,担心被税务机关列入“重点对象”而受到长期关注。笔者提醒,“首违不罚”是一种柔性执法制度,目的是为清单所列事项范围内首次违法,且违法行为后果轻微的纳税人提供限期改正错误的机会。对此,纳税人不用过度担心。但是,纳税人也不能因此就心存侥幸。
需要提醒的是,“首违不罚”必须满足适用条件:纳税人的相应违法行为须属于《税务行政处罚“首违不罚”事项清单》内的事项且危害后果轻微。
具体来说,除上述案例中的情形外,《税务行政处罚“首违不罚”事项清单》还包括纳税人未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将其全部银行账号向税务机关报送等其他9类事项(详见文末二维码)。这意味着,如果纳税人发生的违法行为,不在《税务行政处罚“首违不罚”事项清单》范围内,不能适用“首违不罚”。同时,倘若纳税人并非“首违”,那么也不能“不罚”,比如纳税人已经适用过“首违不罚”,下一次再有相应的违法行为时,仍然会面临税务行政处罚。
笔者提醒纳税人,“首违不罚”为纳税人提供了改正错误的机会,但并不意味着纳税人可以忽视自身的税务合规。特别是对于适用过“首违不罚”的纳税人来说,更应当珍视改正机会,及时分析问题发生的根源,切实采取举措强化涉税风险防控。
笔者在工作中发现,未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者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未按照有关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是纳税人频发、高发的“首违”行为。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相关企业更换财税人员较为频繁,或聘用的兼职财税人员同时负责多家企业的财税工作,工作衔接不畅或疏忽大意等。
对此,笔者建议,相关企业务必要加强财税管理制度建设,通过设置详细、完善、科学的管理流程,实现“以制度管人、以流程防风险”,从而减少因人员变动等因素带来的风险。比如,可以针对纳税申报等具有固定时间节点的税务事项,形成完善的操作手册,督促财税人员及时完成办理;可以设立定期的涉税风险排查制度,提前自查潜在风险隐患;还可以优化财税人员绩效管理制度,激励其提升业务水平,更加认真负责。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十堰市税务局西城经济开发区税务分局)
实务中,一些大中型企业会向金融机构借入资金,提供给集团内下属公司使用,并打算享受统借统还免征增值税优惠。在此过程中,资金来源成为决定其能否顺畅享受免税优惠的关键因素之一,值得企业关注。
2021年11月2日,在RCEP签署近1年后,东盟秘书处通知,已有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等东盟六国及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4个非东盟成员国提交核准书,满足公约生效条件,RCEP于2022年1月1日生效。
最近有很多小伙伴咨询企业所得税各项费用扣除比例的问题,尤其是几项特殊行业的扣除比例总是容易出错。为此,小编精心整理了企业所得税12项费用税前扣除比例的相关知识点,我们共同来学习一下~
临近年底,企业开始全面回顾涉税事项。因财税人员疏忽,未合规办理涉税事项,担心受到处罚,近期部分企业主动向笔者询问处理方法。笔者梳理发现,这些企业大多为首次违规,如符合“首违不罚”条件,可以按照“首违不罚”的规定不予税务行政处罚。在此,需要提醒的是,必须符合“首违不罚”的条件才能适用。
A企业从事综合零售业务,2021年5月,A企业财务人员临时出差,没有交接好工作,导致企业未如期报送员工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资料。事后,A企业财务人员十分担心受到相关处罚,主动向税务机关咨询。
经了解,A企业以往年度纳税信用良好,近年来纳税信用等级连续保持在B级及以上,能够如实、按期申报缴纳税款并报送涉税资料,税法遵从度较高。此次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财务人员的工作疏忽,并非主观故意未按期报送员工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资料。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税务行政处罚“首违不罚”事项清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6号)规定,对于首次发生清单中所列事项且危害后果轻微,在税务机关发现前主动改正或者在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的期限内改正的,不予行政处罚。
经核实,A企业一直以来纳税记录良好,本次属于“首违”,其未按期报送员工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资料属于“扣缴义务人未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的期限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有关资料”,为清单内事项。与此同时,A企业本次行为危害后果轻微,其财务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并改正。因此,可以按照规定不予税务行政处罚。
实务中,一些企业担心在适用“首违不罚”后,会在税务机关留有违法记录,担心被税务机关列入“重点对象”而受到长期关注。笔者提醒,“首违不罚”是一种柔性执法制度,目的是为清单所列事项范围内首次违法,且违法行为后果轻微的纳税人提供限期改正错误的机会。对此,纳税人不用过度担心。但是,纳税人也不能因此就心存侥幸。
需要提醒的是,“首违不罚”必须满足适用条件:纳税人的相应违法行为须属于《税务行政处罚“首违不罚”事项清单》内的事项且危害后果轻微。
具体来说,除上述案例中的情形外,《税务行政处罚“首违不罚”事项清单》还包括纳税人未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将其全部银行账号向税务机关报送等其他9类事项(详见文末二维码)。这意味着,如果纳税人发生的违法行为,不在《税务行政处罚“首违不罚”事项清单》范围内,不能适用“首违不罚”。同时,倘若纳税人并非“首违”,那么也不能“不罚”,比如纳税人已经适用过“首违不罚”,下一次再有相应的违法行为时,仍然会面临税务行政处罚。
笔者提醒纳税人,“首违不罚”为纳税人提供了改正错误的机会,但并不意味着纳税人可以忽视自身的税务合规。特别是对于适用过“首违不罚”的纳税人来说,更应当珍视改正机会,及时分析问题发生的根源,切实采取举措强化涉税风险防控。
笔者在工作中发现,未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者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未按照有关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是纳税人频发、高发的“首违”行为。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相关企业更换财税人员较为频繁,或聘用的兼职财税人员同时负责多家企业的财税工作,工作衔接不畅或疏忽大意等。
对此,笔者建议,相关企业务必要加强财税管理制度建设,通过设置详细、完善、科学的管理流程,实现“以制度管人、以流程防风险”,从而减少因人员变动等因素带来的风险。比如,可以针对纳税申报等具有固定时间节点的税务事项,形成完善的操作手册,督促财税人员及时完成办理;可以设立定期的涉税风险排查制度,提前自查潜在风险隐患;还可以优化财税人员绩效管理制度,激励其提升业务水平,更加认真负责。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十堰市税务局西城经济开发区税务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