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司法部对一桩加密货币交易收益逃税的刑事案件作出判决,引发美国社会对数字货币税务监管的关注。
近日,美国司法部对一桩加密货币交易收益逃税的刑事案件作出判决,引发美国社会对数字货币税务监管的关注。该案的嫌疑人弗兰克·理查德·阿尔格伦三世在申报所得税时虚报加密货币购入价格,通过少申报资本收益逃税。该案也成为美国首例专门针对加密货币收益逃税宣判的刑事案件。
近年来,加密货币因其匿名与去中心化(加密货币交易、验证过程不由单一的中央机构或政府控制,而是通过区块链技术在分布式网络中进行)的特性,成为部分国家犯罪分子逃税的“灰色工具”。面对愈演愈烈的加密货币逃税现象,美国国内收入局正在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加密货币涉税犯罪。
虚报收益逃税的诱惑力日益增大
2024年2月,阿尔格伦因提交虚假纳税申报表而被起诉,他虚假申报的收入来源于比特币交易获得的资本收益。据联邦大陪审团指控,阿尔格伦在2017年的联邦纳税申报表中,因虚报比特币的初始购买价格,从而少报了出售比特币获取的资本收益。此外,他在2018年和2019年的联邦纳税申报中,隐瞒了超过65万美元的比特币销售收入。近日,阿尔格伦因逃税总额超过100万美元,被判处2年监禁及1年监外看管,并向美国政府支付109.5万美元的赔偿金。
在该案宣判之前,虽然加密货币交易已被纳入美国国内收入局的税务监管范围,但加密货币逃税行为通常是与其他违法犯罪行为一并被起诉。而在该案中,美国对加密货币逃税的执法态度从“附属指控”转向“独立重罪”,为后续同类案件的审理开启了先例。
美国国内收入局刑事调查局休斯敦办公室负责人露西·谭对该案评论道,随着加密货币价格的攀升,隐瞒加密货币交易收益逃税的诱惑力日益增大。她呼吁相关投资人士遵守法律法规,避免因一时之利而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随着美国加密货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美国国内收入局将加强对加密货币交易的审查力度,加密货币的交易透明度和税务合规因此变得尤为重要。
据了解,刑事调查局是美国国内收入局的执法部门,负责调查税务欺诈、毒品走私、洗钱、公职腐败、医疗欺诈及冒用身份等案件。刑事调查局在美国本土设有20个地区办公室,并在海外设有14个附属办事处。
加密货币逃税成税收流失“隐形黑洞”
美国国内收入局调查显示,加密货币逃税已成为美国税收流失的重要原因。2024年2月,彭博社在一篇报道中称,美国因未如实申报数字资产交易造成的税收损失超过500亿美元,占美国联邦应收而未收收入的7%以上。
在美国,许多加密货币投资者通过隐瞒交易收益、虚报购入加密货币的价格或利用混币器(一种通过混合多个用户的加密货币来混淆资金流向的金融服务工具)减少申报资本收益,从而少缴税,导致美国税收大量流失。
随着加密货币交易的规模越来越大,美国国内收入局刑事调查局对加密货币的相关调查不断深入,关注重点从最初的洗钱逐渐转移到逃税上来。美国国内收入局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2022年,该局调查的超过90%的加密货币案件犯罪内容为洗钱。但从2022年起,针对加密货币逃税的专项调查激增,内容涵盖逃避申报加密货币“挖矿”(利用电脑硬件计算出虚拟货币的位置并获取虚拟货币)收入、交易收益及隐匿加密资产等。美国国内收入局刑事调查局2024年度报告指出,涉及使用计算机技术、通过互联网实施的网络犯罪通常判决得比较严厉,平均刑期高达61个月。该局2024年启动了111起与网络犯罪相关的调查,扣押了超9.26亿美元的资产,其中多起值得关注的案件均涉及加密货币。
加密货币可以在一些国家流通,使得跨境交易成为涉税犯罪的重要渠道。美国司法部2023年发布的一份报告称,犯罪分子常用加密货币将资金转移到监管薄弱地区以逃避税务部门追查,这不仅增加了执法成本,还对税收征管国际合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主动加大相关打击力度
近年来,美国国内收入局显著加强了对加密货币涉税犯罪的执法力度。2023年,美国国内收入局成立加密货币执法小组,专门负责调查和起诉涉及加密货币的逃税案件。该小组由税务专家、区块链技术专家和法律顾问组成,具备处理复杂案件的能力。2023年7月,美国国内收入局通过区块链分析发现,CoinTracker平台(一款能帮助管理加密资产并计算年度税负的软件)上多名用户未据实申报加密货币收益,经追查最终追回税款超过1亿美元。这是近年来美国国内收入局在加密货币涉税案件领域取得的重要执法成果之一。
为应对不断演变的加密货币犯罪形态,美国国内收入局刑事调查局于2023年启动了一项试点项目:向海外使馆派驻网络犯罪专员。首批专员被部署在新加坡、英国伦敦、迪拜和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负责协调国际调查、培训当地执法人员及监控区域性加密货币流动。其中,在新加坡的试点项目比较成功。因此,2024年美国国内收入局刑事调查局宣布在新加坡设立永久的网络犯罪中心,还在区块链分析软件中安装实时监控系统,以打击与加密货币相关的高技术犯罪。对普通投资者,刑事调查局则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一方面积极引导纳税人依法纳税,另一方面加强对加密货币交易的税务监管。
2024年1月,美国国内收入局官网上线加密货币税务计算器,可帮助纳税人自动生成加密货币交易报告。官网上还发布了加密货币税务指南,明确加密货币交易、“挖矿”、质押等活动的税务处理方式,帮助纳税人遵守税法。同时,美国国内收入局宣布将联合加密货币交易所,要求年交易额超过1万美元的用户强制进行税务申报。从2025年1月1日起,拥有加密货币或其他数字资产的美国纳税人需保留相关交易的详细财务记录。
随着美国对加密货币税务监管的升级,美国的加密货币市场不再是“法外之地”,这无疑为当地加密货币投资者、交易平台和技术开发者敲响了警钟。
2024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将在今年3月1日开始,6月30日结束。目前个人可以通过个人所得税APP预约在3月1日至20日办理汇算清缴,3月20日之后办理汇算清缴则无须预约。
2025-02-28 138作为外贸大市,深圳不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2024年外贸又一次交出亮眼“成绩单”:全年实现进出口4.5万亿元,同比增长16.4%,增速分别较全国、全省快11.4个、6.6个百分点,出口连续32年领跑全国。
2025-02-27 1152025年典型参会企业更多集中在新能源(宁德时代、正泰)、汽车(华为、比亚迪、小米)、半导体(韦尔半导体)、机器人(宇树科技)、消费电子(华为、小米)、互联网(阿里)、人工智能(深度求索)等领域。其中科技行业占比进一步提升,且科技行业所处生态链地位进一步提…
2025-02-19 117为规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管理和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科技部近日联合印发修订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2025-02-18 84近日,美国司法部对一桩加密货币交易收益逃税的刑事案件作出判决,引发美国社会对数字货币税务监管的关注。该案的嫌疑人弗兰克·理查德·阿尔格伦三世在申报所得税时虚报加密货币购入价格,通过少申报资本收益逃税。该案也成为美国首例专门针对加密货币收益逃税宣判的刑事案件。
近年来,加密货币因其匿名与去中心化(加密货币交易、验证过程不由单一的中央机构或政府控制,而是通过区块链技术在分布式网络中进行)的特性,成为部分国家犯罪分子逃税的“灰色工具”。面对愈演愈烈的加密货币逃税现象,美国国内收入局正在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加密货币涉税犯罪。
虚报收益逃税的诱惑力日益增大
2024年2月,阿尔格伦因提交虚假纳税申报表而被起诉,他虚假申报的收入来源于比特币交易获得的资本收益。据联邦大陪审团指控,阿尔格伦在2017年的联邦纳税申报表中,因虚报比特币的初始购买价格,从而少报了出售比特币获取的资本收益。此外,他在2018年和2019年的联邦纳税申报中,隐瞒了超过65万美元的比特币销售收入。近日,阿尔格伦因逃税总额超过100万美元,被判处2年监禁及1年监外看管,并向美国政府支付109.5万美元的赔偿金。
在该案宣判之前,虽然加密货币交易已被纳入美国国内收入局的税务监管范围,但加密货币逃税行为通常是与其他违法犯罪行为一并被起诉。而在该案中,美国对加密货币逃税的执法态度从“附属指控”转向“独立重罪”,为后续同类案件的审理开启了先例。
美国国内收入局刑事调查局休斯敦办公室负责人露西·谭对该案评论道,随着加密货币价格的攀升,隐瞒加密货币交易收益逃税的诱惑力日益增大。她呼吁相关投资人士遵守法律法规,避免因一时之利而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随着美国加密货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美国国内收入局将加强对加密货币交易的审查力度,加密货币的交易透明度和税务合规因此变得尤为重要。
据了解,刑事调查局是美国国内收入局的执法部门,负责调查税务欺诈、毒品走私、洗钱、公职腐败、医疗欺诈及冒用身份等案件。刑事调查局在美国本土设有20个地区办公室,并在海外设有14个附属办事处。
加密货币逃税成税收流失“隐形黑洞”
美国国内收入局调查显示,加密货币逃税已成为美国税收流失的重要原因。2024年2月,彭博社在一篇报道中称,美国因未如实申报数字资产交易造成的税收损失超过500亿美元,占美国联邦应收而未收收入的7%以上。
在美国,许多加密货币投资者通过隐瞒交易收益、虚报购入加密货币的价格或利用混币器(一种通过混合多个用户的加密货币来混淆资金流向的金融服务工具)减少申报资本收益,从而少缴税,导致美国税收大量流失。
随着加密货币交易的规模越来越大,美国国内收入局刑事调查局对加密货币的相关调查不断深入,关注重点从最初的洗钱逐渐转移到逃税上来。美国国内收入局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2022年,该局调查的超过90%的加密货币案件犯罪内容为洗钱。但从2022年起,针对加密货币逃税的专项调查激增,内容涵盖逃避申报加密货币“挖矿”(利用电脑硬件计算出虚拟货币的位置并获取虚拟货币)收入、交易收益及隐匿加密资产等。美国国内收入局刑事调查局2024年度报告指出,涉及使用计算机技术、通过互联网实施的网络犯罪通常判决得比较严厉,平均刑期高达61个月。该局2024年启动了111起与网络犯罪相关的调查,扣押了超9.26亿美元的资产,其中多起值得关注的案件均涉及加密货币。
加密货币可以在一些国家流通,使得跨境交易成为涉税犯罪的重要渠道。美国司法部2023年发布的一份报告称,犯罪分子常用加密货币将资金转移到监管薄弱地区以逃避税务部门追查,这不仅增加了执法成本,还对税收征管国际合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主动加大相关打击力度
近年来,美国国内收入局显著加强了对加密货币涉税犯罪的执法力度。2023年,美国国内收入局成立加密货币执法小组,专门负责调查和起诉涉及加密货币的逃税案件。该小组由税务专家、区块链技术专家和法律顾问组成,具备处理复杂案件的能力。2023年7月,美国国内收入局通过区块链分析发现,CoinTracker平台(一款能帮助管理加密资产并计算年度税负的软件)上多名用户未据实申报加密货币收益,经追查最终追回税款超过1亿美元。这是近年来美国国内收入局在加密货币涉税案件领域取得的重要执法成果之一。
为应对不断演变的加密货币犯罪形态,美国国内收入局刑事调查局于2023年启动了一项试点项目:向海外使馆派驻网络犯罪专员。首批专员被部署在新加坡、英国伦敦、迪拜和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负责协调国际调查、培训当地执法人员及监控区域性加密货币流动。其中,在新加坡的试点项目比较成功。因此,2024年美国国内收入局刑事调查局宣布在新加坡设立永久的网络犯罪中心,还在区块链分析软件中安装实时监控系统,以打击与加密货币相关的高技术犯罪。对普通投资者,刑事调查局则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一方面积极引导纳税人依法纳税,另一方面加强对加密货币交易的税务监管。
2024年1月,美国国内收入局官网上线加密货币税务计算器,可帮助纳税人自动生成加密货币交易报告。官网上还发布了加密货币税务指南,明确加密货币交易、“挖矿”、质押等活动的税务处理方式,帮助纳税人遵守税法。同时,美国国内收入局宣布将联合加密货币交易所,要求年交易额超过1万美元的用户强制进行税务申报。从2025年1月1日起,拥有加密货币或其他数字资产的美国纳税人需保留相关交易的详细财务记录。
随着美国对加密货币税务监管的升级,美国的加密货币市场不再是“法外之地”,这无疑为当地加密货币投资者、交易平台和技术开发者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