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了1-2月我国外贸的成绩单。
3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了1-2月我国外贸的成绩单。
今年前两个月:
美元计价中国进出口总值9734.5亿美元,同比增长15.9%,其中出口增长16.3%;
以人民币计价,前两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6.2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出口3.47万亿元,增长13.6%。
要知道,与之对比的是2020-2021年的外贸大爆发,这是高基数下的稳起步——2021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创纪录的39.1万亿元,增长21.4%,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在贸易伙伴方面,1-2月值得注意的一点变化是,欧盟接棒东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前2个月:
中国与欧盟贸易总值为8746.4亿元人民币,增长12.4%,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4.1%。其中,对欧盟出口5824.8亿元人民币,增长21.4%;
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8704.7亿元人民币,增长10.5%,占14%。其中,对东盟出口4864.4亿元人民币,增长10.6%;
中美贸易总值为7859.2亿元人民币,增长9.7%,占12.7%。其中,对美国出口5834亿元人民币,增长11.1%。
在出口产品方面,前期出口强势产品“后劲不足”。
耐用品中灯具、玩具、家电、家具出口分别同比-6%、22%、-3.6%和2.2%,而上月增速分别为-2.2%、23.6%、17.6%和-4%;
电子类产品中,以手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电脑)出口下滑最为显著,对整体出口增速的拉动率分别为+0.1%、+0.7%,较前值回落1.2、1.2 个百分点;
通用机械设备出口增速由上月的15.9%回落至13.6%;
原材料中塑料制品出口增速同比14.7%(上月为1.1%);
钢材出口量增速回落至-18.8%(上月为3.6%),未锻轧铝及铝材出口量同比22.8%(上月为23.4%),钢材和铝的出口金额同比分别增长34.4%和59%,均较上月有所放缓;
防疫物资出口方面,医疗仪器和纺织品出口分别同比为6%和11.9%(上月为16.4%和16.2%);
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中服装、箱包出口同比增长6.1%、24.3%(上月分别为14.5%、24.2%)。
值得注意的是,1-2月我国出口额高增,主要源于出口商品价格整体大幅上涨,这与近期海外市场PPI、CPI处于高位,全球物价高涨相印证。
首先在疫情管控方面,欧美国家纷纷放宽了防疫限制,丹麦、英国等欧洲国家甚至几乎完全“解封”,澳大利亚也重开国境,这对终端消费需求有一定带动作用;
地球的另一端,韩国、越南、日本等亚洲国家当前则深受确诊病例激增的困扰,不确定性较多。
同时也要考虑到,海外多国通胀压力居高不下,居民实际收入持续收缩,居民实际消费支出面临下降风险。
其次在地缘政治方面,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的生产和出口市场份额巨大,所以,俄乌政治紧张局势是导致天然气、石油、小麦、铝、镍和玉米等生产原材料和市场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俄乌冲突、涉俄制裁等因素将影响原材料成本及贸易运输便利性。
此外,RCEP正式实施的利好也值得外贸人关注。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在接受上海证券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RCEP生效,区域内贸易创造效应发挥作用。去年我国受益于东南亚国家的订单转移,今年越南等国出口加快,但就劳动密集型出口商品而言,我国占国际市场份额超过35%,而越南只占到5%左右,其整体产能有限,不足以冲击我国外贸。
根据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秦泰预测,发达经济体“经济滞涨”格局愈演愈烈,恶性通胀环境中,其货币和财政政策共振收缩预期持续强化并提前,这或令中国面对进一步加剧的外需降温态势,预计二季度开始中国出口增速或加速回落。
交银金研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则认为,随着年内全球疫情的逐步趋稳,中国出口的“补缺效应”和“低基数效应”将同步减弱,尽管出口边际放缓趋势将逐渐形成,但中国良好的出口形势仍会延续一段时间。
当然,当前出口的“痛点”——原材料、人工、运费、人民币汇率——尚未有明显变化,出口仍面临一定挑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出口保稳提质”的预期目标,并作出一系列部署,其中第一条是“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覆盖面”。
商务部也已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联合印发《关于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 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工作通知》,聚焦支持中小微外贸企业,外贸新业态发展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三个领域作出具体安排,同时还提出要重点支持电子信息、家电等产业链的国内信用贸易。
《通知》提出,中信保公司各营业机构要切实加大出口信用保险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支持力度,扩大中小微外贸企业覆盖面和承保规模,针对性降低中小微企业投保成本,优化理赔追偿服务措施,升级资信服务产品。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从文件安排可以看出,出口信用保险发力的方向进一步聚焦精准帮扶。文件明确提出强化短期险保单融资支持,这与既往不同,这将有利于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总的来看,2022年出口信用保险将对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振信心发挥引导作用。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出口退税率文库2022A版的通知》(税总货劳函〔2022〕20号 )以及海关总署对海关商品编码的调整情况,国家税务总局编制了2022A版出口退税率文库。
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十四五”期间免税进口科普用品清单(第一批)》(以下简称《清单》),相关进口单位可按照海关有关规定,办理清单上进口科普用品的减免税手续。
“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减税与退税并举”“提高减免幅度”……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了一揽子助企纾困的税收好政策,如春风般迎面而来。全国两会上的这些“税收好声音”,让参加会议的代表委员们倍感振奋、深受鼓舞。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清洁生产、绿色发展”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绿色税制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四川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3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了1-2月我国外贸的成绩单。
今年前两个月:
美元计价中国进出口总值9734.5亿美元,同比增长15.9%,其中出口增长16.3%;
以人民币计价,前两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6.2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出口3.47万亿元,增长13.6%。
要知道,与之对比的是2020-2021年的外贸大爆发,这是高基数下的稳起步——2021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创纪录的39.1万亿元,增长21.4%,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在贸易伙伴方面,1-2月值得注意的一点变化是,欧盟接棒东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前2个月:
中国与欧盟贸易总值为8746.4亿元人民币,增长12.4%,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4.1%。其中,对欧盟出口5824.8亿元人民币,增长21.4%;
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8704.7亿元人民币,增长10.5%,占14%。其中,对东盟出口4864.4亿元人民币,增长10.6%;
中美贸易总值为7859.2亿元人民币,增长9.7%,占12.7%。其中,对美国出口5834亿元人民币,增长11.1%。
在出口产品方面,前期出口强势产品“后劲不足”。
耐用品中灯具、玩具、家电、家具出口分别同比-6%、22%、-3.6%和2.2%,而上月增速分别为-2.2%、23.6%、17.6%和-4%;
电子类产品中,以手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电脑)出口下滑最为显著,对整体出口增速的拉动率分别为+0.1%、+0.7%,较前值回落1.2、1.2 个百分点;
通用机械设备出口增速由上月的15.9%回落至13.6%;
原材料中塑料制品出口增速同比14.7%(上月为1.1%);
钢材出口量增速回落至-18.8%(上月为3.6%),未锻轧铝及铝材出口量同比22.8%(上月为23.4%),钢材和铝的出口金额同比分别增长34.4%和59%,均较上月有所放缓;
防疫物资出口方面,医疗仪器和纺织品出口分别同比为6%和11.9%(上月为16.4%和16.2%);
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中服装、箱包出口同比增长6.1%、24.3%(上月分别为14.5%、24.2%)。
值得注意的是,1-2月我国出口额高增,主要源于出口商品价格整体大幅上涨,这与近期海外市场PPI、CPI处于高位,全球物价高涨相印证。
首先在疫情管控方面,欧美国家纷纷放宽了防疫限制,丹麦、英国等欧洲国家甚至几乎完全“解封”,澳大利亚也重开国境,这对终端消费需求有一定带动作用;
地球的另一端,韩国、越南、日本等亚洲国家当前则深受确诊病例激增的困扰,不确定性较多。
同时也要考虑到,海外多国通胀压力居高不下,居民实际收入持续收缩,居民实际消费支出面临下降风险。
其次在地缘政治方面,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的生产和出口市场份额巨大,所以,俄乌政治紧张局势是导致天然气、石油、小麦、铝、镍和玉米等生产原材料和市场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俄乌冲突、涉俄制裁等因素将影响原材料成本及贸易运输便利性。
此外,RCEP正式实施的利好也值得外贸人关注。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在接受上海证券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RCEP生效,区域内贸易创造效应发挥作用。去年我国受益于东南亚国家的订单转移,今年越南等国出口加快,但就劳动密集型出口商品而言,我国占国际市场份额超过35%,而越南只占到5%左右,其整体产能有限,不足以冲击我国外贸。
根据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秦泰预测,发达经济体“经济滞涨”格局愈演愈烈,恶性通胀环境中,其货币和财政政策共振收缩预期持续强化并提前,这或令中国面对进一步加剧的外需降温态势,预计二季度开始中国出口增速或加速回落。
交银金研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则认为,随着年内全球疫情的逐步趋稳,中国出口的“补缺效应”和“低基数效应”将同步减弱,尽管出口边际放缓趋势将逐渐形成,但中国良好的出口形势仍会延续一段时间。
当然,当前出口的“痛点”——原材料、人工、运费、人民币汇率——尚未有明显变化,出口仍面临一定挑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出口保稳提质”的预期目标,并作出一系列部署,其中第一条是“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覆盖面”。
商务部也已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联合印发《关于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 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工作通知》,聚焦支持中小微外贸企业,外贸新业态发展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三个领域作出具体安排,同时还提出要重点支持电子信息、家电等产业链的国内信用贸易。
《通知》提出,中信保公司各营业机构要切实加大出口信用保险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支持力度,扩大中小微外贸企业覆盖面和承保规模,针对性降低中小微企业投保成本,优化理赔追偿服务措施,升级资信服务产品。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从文件安排可以看出,出口信用保险发力的方向进一步聚焦精准帮扶。文件明确提出强化短期险保单融资支持,这与既往不同,这将有利于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总的来看,2022年出口信用保险将对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振信心发挥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