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于今年1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进出口12.07万亿元,增长18.1%,占我国外贸总值的30.9%。业内普遍认为,RCEP如期生效将为我国外贸企业带来更多宝贵的市场机遇,“蕴含着巨大的贸易创造力”。
海关总署于今年1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进出口12.07万亿元,增长18.1%,占我国外贸总值的30.9%。业内普遍认为,RCEP如期生效将为我国外贸企业带来更多宝贵的市场机遇,“蕴含着巨大的贸易创造力”。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共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9个自由贸易协定,自贸伙伴遍及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然而,《中国贸易报》记者近期在对北京、江苏、浙江、湖北、广东等多个省市外贸企业采访时了解到,国内部分企业在利用包括RCEP在内的自贸协定的积极性等方面,依旧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房蓉是北京一家高科技企业外贸一部的负责人。截至目前,该公司的产品已远销亚洲、欧洲、北美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她告诉记者,“运用自贸协定在货物贸易领域享受不同程度的关税减免,进出口企业需要通过申领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这个证书是关税减免的重要法定凭证。”
可是,房蓉所在的公司每年向有关部门申请的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却并不多。“通常情况下,产品的进口关税主要由进口方企业负责承担。因此,优惠原产地证书也基本是由进口方企业提出,我们才会申请。”在房蓉看来,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对于进口企业固然重要,但其申领流程对于出口方企业来说目前还显得费时费力,甚至有些“麻烦”。
房蓉还说:“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的办理对出口方企业有非常明确的时间节点要求,办理过程需要准确填报货物的进出口路线等详细信息。对于公司推出的一些新品,在申报原产地证书前需要优先申报产品,产品申报通过以后才能申请原产地证书。而在企业按要求提交所有材料后,还要等待签证部门将办理好的原产地证书邮寄回来,再快递给客户。”
“申请原产地证书与否对企业的利润并无直接影响。”在苏州从事了10多年外贸生意的一家纺织科技企业负责人海洋进一步解释说,“为了能够接单,多数出口企业,只要进口方提出要求,就一定会去申请。相反,如果企业可以不断接到订单,那是否为产品申请原产地证明也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
相较于国内本土企业,常年对接不同国家的跨国公司和外资企业对于自贸协定的关注度和利用度明显更高。 房蓉告诉记者,“韩国客户对优惠原产地证书的重视程度较高。与之相比,其他国家的客户对于优惠原产地证书的需求就显得没有那么强烈。”
中国贸促会原产地工作组专家、自贸协定广东服务中心副主任郑崇文说:“我们在与日本和韩国的在华企业的交流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他们对于RCEP的相关进展十分关注,对于其中的重点抓得很准。他们迫切地希望了解RCEP的生效会对自身在华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在更好地利用国际规则调整自身产业布局、提升已有供应链、明确销售市场定位等方面,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表现出的敏锐性是国内不少外贸企业所不及的。”
作为国内一家上市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广东富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洪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企业对RCEP不积极的原因是部分外贸企业对新规则不够了解,尤其是不能体会这些规则会给企业带来什么,自己需要做些什么。各地学习这些规则的专业机构也不够多,企业的自发学习能力也不够强、学习渠道较为稀缺,这些因素共同导致部分企业很难对新规则的理解完全到位。加之政策的执行到位都要有一个时间过程,部分企业在这个相对缓慢的过程中不能很快看到成果,也会导致他们对新的事物不够积极。”
房蓉很同意这种评价,“以RCEP为例,截至去年12月,我们并没有参加过相关机构组织的有关培训。业务员对于政策相关的知识也是一知半解。”
RCEP相关政策在北京地区的宣讲进程,与企业反映的情况基本相符。《中国贸易报》记者于2021年底先后向全市多个部门发出询问,北京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在答复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局基本不参与具体业务实施,这项工作主要是贸促会和海关负责。”北京市贸促会方面则表示,截至2021年12月24日,RCEP相关培训尚未开始。“下一步我们会开展这方面的入企调研,摸清需求后开展系列培训。”
与此相比,北京海关的宣传工作已经开展得有声有色。资料显示,2021年北京海关不断优化出口原产地证“海关集中审核,企业就近签证”的业务模式,通过智能审核、自助打印、预约办理、邮寄送达等一系列便利化措施,简化办事流程,提高通关效率。他们已经选取出口签证量大的企业作为“服务包”试点企业,设立原产地专项联络员,帮助企业解读原产地规则;有针对性地组织6轮线上线下RCEP政策宣讲会,参加企业达到1400余家。
只是,这样的力度依然难以满足外贸企业对于政策宣讲的迫切需求。“我们期待有关部门能够组织更多培训,让好的政策可以更加深入人心。”房蓉说。
事实上,2021年全国各地都已先后开始了RCEP相关政策的宣传活动。记者从中国贸促会系统了解到,2021年广东省贸促会联合省内各地贸促会、商协会,先后在广州、珠海、汕头、江门等地开展自贸协定(含RCEP)专题培训10余场次,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培训企业代表数千人次,涵盖化妆品、塑胶、食品、水产、跨境电商等行业。此外,浙江省贸促会也将RCEP相关培训列入年度重点工作主题,全年累计举办各类相关培训达50余场。
可是,如此密集举办的政策宣讲,依旧难以实现对外贸企业的大面积覆盖。浙江省贸促会为记者提供的一份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在对全省1000余家外贸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中,约有65%的企业没有参加过RCEP相关政策的培训。表示参与过相关政策培训的企业仅占回复问卷企业数量的约35%。
对此,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海外销售中心单证主管方剑霞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论是区域优惠原产地证书还是自贸协定本身,都会受限于某些特定的领域或产品。而对出口企业来说,公司自身的业务规模、国际市场的政策环境、海外客户的具体要求、相关商品进口时的纳税额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企业对自贸协定相关政策的使用热情。此外,相关证书获取的便捷性、出证机构的工作效率以及企业经营成本等条件,也是企业是否采用相关政策优惠的重要考量。“如果在这些方面不能满足自身需求,企业也可能会放弃有关证书的申请。”方剑霞说。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培训一线的政策讲师,郑崇文告诉记者,目前的确有部分企业对于自贸协定及相关政策的应用缺乏重视,集中体现在对区域优惠原产地证书的申请较为被动。究其原因,一方面,这些企业对国际规则缺乏熟悉和了解,利用政策的难度相对较高或面临享受优惠需要付出较高经营成本等问题。另一方面,在我国已经签定的自贸协定当中,部分优惠措施存在较长的过渡期,利好要看中长期。还有一些优惠举措存在软性条款,需要缔约各方继续商谈。因此,虽然我国自贸协定的应用情况整体向好,但让所有企业理解到位还需各方加强引导。面对后疫情时代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势,部分企业对自贸协定保持观望态度,也就不难理解。
“从我们与企业接触的情况来看,前来参加培训的外贸企业,对自贸协定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些原来就有关注和利用自贸协定的企业,对RCEP的优惠的政策——尤其是进出口方面的一些便利化、自由化举措——非常关注。”郑崇文说。
对此,中国贸促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对外经贸大学教授王健向记者表示,自贸协定的签定,目的在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方便。但是,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企业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政策对其生产经营产生多大影响。如果企业对相关政策带来的利好缺乏体会,很有可能会认为该政策与自身发展并无直接联系。”
在王健看来,当前的国际环境日新月异,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尚未控制,贸易和投资结构正在发生改变。电子商务的渗透率逐步增加,使得全球市场深刻变化。处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当中的外贸企业,基于原有业务的开展情况,对监管政策调整的敏感度也会受到影响。
对于已经生效的RCEP,王健表示:“RCEP的原产地证规则相对来说是比较复杂的。它涉及多个不同国家,每个国家都有相应的具体要求。单纯依靠人力的方式,很难完全掌握。为此,当前亟需通过信息化的方式打破这一瓶颈。目前,国外一些国家已经存在原产地证书电子化传输的相关案例。这种方式在为企业提供便利化的同时,也将有助于提高RCEP政策的应用和推广。此外,在RCEP规则中新增的经核准出口商原产地声明模式,也会极大改善企业对相关规则应用的便利化程度。只不过,这种模式如何更好运作,还需监管机构与企业更多磨合。”
记者从北京海关了解到,经核准出口商原产地声明模式,即由海关审核通过后,获得经核准出口商资格的企业可以自主签发原产地声明,与海关签发的原产地证书具有同等效力,可以享受相应的关税减让优惠待遇。
令人感到可喜的是,这样的尝试已经开始。1月12日,在SMC(中国)有限公司,一份由企业自主签发的原产地声明书被打印出来。这是RCEP协定生效以来,北京地区首份由经核准出口商自主签发的原产地声明。凭借这份原产地声明,该公司生产的一批货值20万美元的气压缸出口日本,可以享受到零关税的优惠待遇。
“由于业务需要,我们每年都要办理出口原产地证书2000多份。在原有模式下,需要逐票向海关申请办理。”SMC(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清海拿着打印出来的原产地声明说。“现在,我们足不出户就能自主签发原产地声明,真的非常方便。”
“自贸协定可以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尽管申请区域优惠原产地证书并不能直接提升单笔业务收益,但通过为进口方减免关税,可以极大提升出口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未来,我们会更多地了解相关政策,并在工作中主动向客户介绍和推荐,真正将这些好的政策用起来。”房蓉说。
“未来,我们也将陆续地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享受到相关政策的红利。”郑崇文表示。
作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下简称RCEP)是一个全面、现代、高质量和互惠的自贸协定。RCEP生效首月,各地海关积极助力外贸企业迎来“开门红”。
海关总署于今年1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进出口12.07万亿元,增长18.1%,占我国外贸总值的30.9%。业内普遍认为,RCEP如期生效将为我国外贸企业带来更多宝贵的市场机遇,“蕴含着巨大的贸易创造力”。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共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9个自由贸易协定,自贸伙伴遍及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然而,《中国贸易报》记者近期在对北京、江苏、浙江、湖北、广东等多个省市外贸企业采访时了解到,国内部分企业在利用包括RCEP在内的自贸协定的积极性等方面,依旧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房蓉是北京一家高科技企业外贸一部的负责人。截至目前,该公司的产品已远销亚洲、欧洲、北美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她告诉记者,“运用自贸协定在货物贸易领域享受不同程度的关税减免,进出口企业需要通过申领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这个证书是关税减免的重要法定凭证。”
可是,房蓉所在的公司每年向有关部门申请的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却并不多。“通常情况下,产品的进口关税主要由进口方企业负责承担。因此,优惠原产地证书也基本是由进口方企业提出,我们才会申请。”在房蓉看来,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对于进口企业固然重要,但其申领流程对于出口方企业来说目前还显得费时费力,甚至有些“麻烦”。
房蓉还说:“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的办理对出口方企业有非常明确的时间节点要求,办理过程需要准确填报货物的进出口路线等详细信息。对于公司推出的一些新品,在申报原产地证书前需要优先申报产品,产品申报通过以后才能申请原产地证书。而在企业按要求提交所有材料后,还要等待签证部门将办理好的原产地证书邮寄回来,再快递给客户。”
“申请原产地证书与否对企业的利润并无直接影响。”在苏州从事了10多年外贸生意的一家纺织科技企业负责人海洋进一步解释说,“为了能够接单,多数出口企业,只要进口方提出要求,就一定会去申请。相反,如果企业可以不断接到订单,那是否为产品申请原产地证明也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
相较于国内本土企业,常年对接不同国家的跨国公司和外资企业对于自贸协定的关注度和利用度明显更高。 房蓉告诉记者,“韩国客户对优惠原产地证书的重视程度较高。与之相比,其他国家的客户对于优惠原产地证书的需求就显得没有那么强烈。”
中国贸促会原产地工作组专家、自贸协定广东服务中心副主任郑崇文说:“我们在与日本和韩国的在华企业的交流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他们对于RCEP的相关进展十分关注,对于其中的重点抓得很准。他们迫切地希望了解RCEP的生效会对自身在华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在更好地利用国际规则调整自身产业布局、提升已有供应链、明确销售市场定位等方面,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表现出的敏锐性是国内不少外贸企业所不及的。”
作为国内一家上市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广东富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洪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企业对RCEP不积极的原因是部分外贸企业对新规则不够了解,尤其是不能体会这些规则会给企业带来什么,自己需要做些什么。各地学习这些规则的专业机构也不够多,企业的自发学习能力也不够强、学习渠道较为稀缺,这些因素共同导致部分企业很难对新规则的理解完全到位。加之政策的执行到位都要有一个时间过程,部分企业在这个相对缓慢的过程中不能很快看到成果,也会导致他们对新的事物不够积极。”
房蓉很同意这种评价,“以RCEP为例,截至去年12月,我们并没有参加过相关机构组织的有关培训。业务员对于政策相关的知识也是一知半解。”
RCEP相关政策在北京地区的宣讲进程,与企业反映的情况基本相符。《中国贸易报》记者于2021年底先后向全市多个部门发出询问,北京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在答复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局基本不参与具体业务实施,这项工作主要是贸促会和海关负责。”北京市贸促会方面则表示,截至2021年12月24日,RCEP相关培训尚未开始。“下一步我们会开展这方面的入企调研,摸清需求后开展系列培训。”
与此相比,北京海关的宣传工作已经开展得有声有色。资料显示,2021年北京海关不断优化出口原产地证“海关集中审核,企业就近签证”的业务模式,通过智能审核、自助打印、预约办理、邮寄送达等一系列便利化措施,简化办事流程,提高通关效率。他们已经选取出口签证量大的企业作为“服务包”试点企业,设立原产地专项联络员,帮助企业解读原产地规则;有针对性地组织6轮线上线下RCEP政策宣讲会,参加企业达到1400余家。
只是,这样的力度依然难以满足外贸企业对于政策宣讲的迫切需求。“我们期待有关部门能够组织更多培训,让好的政策可以更加深入人心。”房蓉说。
事实上,2021年全国各地都已先后开始了RCEP相关政策的宣传活动。记者从中国贸促会系统了解到,2021年广东省贸促会联合省内各地贸促会、商协会,先后在广州、珠海、汕头、江门等地开展自贸协定(含RCEP)专题培训10余场次,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培训企业代表数千人次,涵盖化妆品、塑胶、食品、水产、跨境电商等行业。此外,浙江省贸促会也将RCEP相关培训列入年度重点工作主题,全年累计举办各类相关培训达50余场。
可是,如此密集举办的政策宣讲,依旧难以实现对外贸企业的大面积覆盖。浙江省贸促会为记者提供的一份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在对全省1000余家外贸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中,约有65%的企业没有参加过RCEP相关政策的培训。表示参与过相关政策培训的企业仅占回复问卷企业数量的约35%。
对此,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海外销售中心单证主管方剑霞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论是区域优惠原产地证书还是自贸协定本身,都会受限于某些特定的领域或产品。而对出口企业来说,公司自身的业务规模、国际市场的政策环境、海外客户的具体要求、相关商品进口时的纳税额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企业对自贸协定相关政策的使用热情。此外,相关证书获取的便捷性、出证机构的工作效率以及企业经营成本等条件,也是企业是否采用相关政策优惠的重要考量。“如果在这些方面不能满足自身需求,企业也可能会放弃有关证书的申请。”方剑霞说。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培训一线的政策讲师,郑崇文告诉记者,目前的确有部分企业对于自贸协定及相关政策的应用缺乏重视,集中体现在对区域优惠原产地证书的申请较为被动。究其原因,一方面,这些企业对国际规则缺乏熟悉和了解,利用政策的难度相对较高或面临享受优惠需要付出较高经营成本等问题。另一方面,在我国已经签定的自贸协定当中,部分优惠措施存在较长的过渡期,利好要看中长期。还有一些优惠举措存在软性条款,需要缔约各方继续商谈。因此,虽然我国自贸协定的应用情况整体向好,但让所有企业理解到位还需各方加强引导。面对后疫情时代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势,部分企业对自贸协定保持观望态度,也就不难理解。
“从我们与企业接触的情况来看,前来参加培训的外贸企业,对自贸协定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些原来就有关注和利用自贸协定的企业,对RCEP的优惠的政策——尤其是进出口方面的一些便利化、自由化举措——非常关注。”郑崇文说。
对此,中国贸促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对外经贸大学教授王健向记者表示,自贸协定的签定,目的在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方便。但是,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企业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政策对其生产经营产生多大影响。如果企业对相关政策带来的利好缺乏体会,很有可能会认为该政策与自身发展并无直接联系。”
在王健看来,当前的国际环境日新月异,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尚未控制,贸易和投资结构正在发生改变。电子商务的渗透率逐步增加,使得全球市场深刻变化。处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当中的外贸企业,基于原有业务的开展情况,对监管政策调整的敏感度也会受到影响。
对于已经生效的RCEP,王健表示:“RCEP的原产地证规则相对来说是比较复杂的。它涉及多个不同国家,每个国家都有相应的具体要求。单纯依靠人力的方式,很难完全掌握。为此,当前亟需通过信息化的方式打破这一瓶颈。目前,国外一些国家已经存在原产地证书电子化传输的相关案例。这种方式在为企业提供便利化的同时,也将有助于提高RCEP政策的应用和推广。此外,在RCEP规则中新增的经核准出口商原产地声明模式,也会极大改善企业对相关规则应用的便利化程度。只不过,这种模式如何更好运作,还需监管机构与企业更多磨合。”
记者从北京海关了解到,经核准出口商原产地声明模式,即由海关审核通过后,获得经核准出口商资格的企业可以自主签发原产地声明,与海关签发的原产地证书具有同等效力,可以享受相应的关税减让优惠待遇。
令人感到可喜的是,这样的尝试已经开始。1月12日,在SMC(中国)有限公司,一份由企业自主签发的原产地声明书被打印出来。这是RCEP协定生效以来,北京地区首份由经核准出口商自主签发的原产地声明。凭借这份原产地声明,该公司生产的一批货值20万美元的气压缸出口日本,可以享受到零关税的优惠待遇。
“由于业务需要,我们每年都要办理出口原产地证书2000多份。在原有模式下,需要逐票向海关申请办理。”SMC(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清海拿着打印出来的原产地声明说。“现在,我们足不出户就能自主签发原产地声明,真的非常方便。”
“自贸协定可以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尽管申请区域优惠原产地证书并不能直接提升单笔业务收益,但通过为进口方减免关税,可以极大提升出口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未来,我们会更多地了解相关政策,并在工作中主动向客户介绍和推荐,真正将这些好的政策用起来。”房蓉说。
“未来,我们也将陆续地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享受到相关政策的红利。”郑崇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