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第五、六章规则解读(第二期)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由东盟于2012年发起,历经8年、31轮谈判,于2019年11月整体上结束谈判。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文章及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相关推荐
-
-
作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下简称RCEP)是一个全面、现代、高质量和互惠的自贸协定。RCEP生效首月,各地海关积极助力外贸企业迎来“开门红”。
-
相较于TFA,RCEP在以下6个方面提出了增强条款,其中部分条款是首次提出。
-
RCEP生效实施,各方均作出高水平开放承诺,货物、服务、投资开放承诺叠加,贸易投资便利化得到制度保障,产业链供应链有望更加融合,区域投资有望更加活跃。
-
RCEP 生效实施之后对区域内各国农产品的进出口有什么影响?
-
零关税将为哪些行业带来红利?消费者都能享受到哪些好处?